“铛——!”
考试结束的钟声终于敲响。
考生们如同潮水般从考棚中涌出,个个面色各异,有兴奋,有沮丧,有茫然,有解脱。
孙昀随着人流走出,一眼就看到了等在门外,急得如同热锅上蚂蚁的王岚等人。
“狗奴才!这里!”
王岚看到他,立刻冲了过来,抓住他的胳膊就是一通连珠炮似的发问,“怎么样怎么样?题目难不难?”
“帖经墨义都会吗?诗赋作的什么?策论题目是什么?你答得如何?”
张仕诚、李皓他们也围了上来,眼巴巴地看着孙昀。
孙昀看着王岚那紧张兮兮的小脸,笑了笑,安抚道:“少爷放心,题目还算顺手,都答完了。”
“都答完了?感觉如何?”
王岚不放心地追问。
“尚可吧。”孙昀语气依旧平淡。
这时,柳彦也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了出来,他面色红润,眉宇间意气风发,显然自我感觉极佳。
听到孙昀那声尚可,不由得嗤笑一声。
摇着头,用一种近乎怜悯的语气说道:“呵,尚可?孙公子倒是有自知之明。”
“依我来看,你那所学,不过是些市井见闻,粗鄙之谈,如何能登这科举大雅之堂?治国安邦,靠的是圣贤道理,是千古文章!可不是你那些摆弄粮食、算计银钱的下作手段。”
他特意顿了顿,下巴微抬,目光扫过周围的人群:
“考官大人学富五车,自然鉴赏的是经义渊深、文采斐然的真才实学。至于某些人的野路子、一家言……哼,怕是连墨义都未必能解全,也敢妄谈策论?简直贻笑大方!”
王岚立刻像只被踩了尾巴的猫,怒视柳彦:“柳彦你什么意思!孙昀他……”
孙昀再次拉住了她,对柳彦的挑衅浑不在意,只是淡淡道:“文章之道,在经世致用。是否一家之言,是否纸上谈兵,自有考官明鉴,亦待事实检验。柳公子何必急于一时?”
他的从容与柳彦的急躁形成了鲜明对比,高下立判。
柳彦讨了个没趣,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王岚看着柳彦的背影,气得直跺脚,又转头看向孙昀,见他真的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心里的焦急也莫名平复了一些。
“算了,考完了就不想那么多了!”
王岚挥挥手,努力做出轻松的样子。
“走,狗奴才,本少爷请你吃好的去!给你补补脑子!”
……
县衙之内,灯火通明,阅卷已至尾声。
几位被临时征调的饱学夫子,正作为考官埋头于堆积的试卷之中。
虽非朝廷正式命官,但在阳和县内皆负文名,于这县试阅卷上,自有其权威。
然而,此刻的气氛却有些凝滞。
为首的老夫子,姓周,曾是州学博士,致仕后归隐乡里,德高望重。
他手中捻着两份试卷,眉头紧锁,与身旁几位同僚低声交换着意见,显然在案首的人选上出现了分歧。
“周老,您看……柳彦此文,辞藻华美,用典精当,结构工稳,确是难得的佳作。依老夫看,当为案首。”
一位考官低声道。
另一人附和:“是啊,柳家子在府城亦有文名,其才学是公认的。若点他为案首,想必无人不服。”
周老夫子却将另一份试卷往前推了推,手指点了点:“那孙昀此文,又当如何?”
“帖经墨义无懈可击,诗赋平稳。关键是这策论……虽文风朴实,甚至略显直白,但其中所言以工代赈、引粮入城、粥中掺沙,皆是我等亲身经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