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浪漫主义的虞晚(1 / 2)

饭后。

虞晚把从京市带来的礼物,分别送给伯娘和大伯,给沈明沁的是装在玻璃瓶里的干荷花。

“荷花清香远溢,是清廉高洁,出淤泥不染的君子象征,小虞,没想到你是这样看我。”

虞晚初衷是为了少花钱,不是拿花比喻人。

她一贯会说场面话,语调温柔且真诚,“花像人,人似花,看到满湖荷花,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姐姐。”

“西昆也有荷花,但不是我看到的那朵,我想把我看的那朵带回来给你。”

沈明沁觉得虞晚跟知己一样,说什么她都懂。

每晚都有夜色,每晚的夜色心境都不同,荷花是,人也是。

“我很喜欢,也会好好保存。”

沈明沁是真的很喜欢干荷花标本,花叶枯萎,脉络清晰,她能想象出一湖荷花盛开在风中,阳光下的绝美。

虞晚准备的礼物是按实用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投其所好。

再配合恰到好处的几句话。

收到礼物的人,一定会感受到她的心意。

*

午休时间。

沈明沁也没睡觉,拉着虞晚躺在床上说悄悄话,虞晚有心打听穗城那边的消息,闲谈闲聊中,听堂姐说起吴楷。

“他真的懂好多好多,可以说是精通中医、西医,药理方面更是出神入化。”

拥有这样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沈明沁的精神世界,是前所未有的满足。

“他好像也是穗城人,才二十多岁,怎么懂这么多?”

虞晚撑着下巴,顺话头问。

“他祖上是中医世家,橘香斋你知道吗?”

“橘香斋?并进穗城中药二厂的橘香斋?”

虞晚觉得巧,又觉得不算巧,吴楷是穗城人,年纪轻轻成为医生还懂针灸,说不是祖上传下来,从小端这碗饭,半路子要想在他这个年纪有所作为,铁定是要三十岁往上算。

沈明沁抱着枕头,接着讲,“你知道啊,那就好说,他家祖上百年来都是行医制药,不过到了前五十年,时局动荡断了前程,好不容易捡起来,又被公私合营,他们这一房是专门制药,隔房隔支才是主治病救人。”

说到这,想起一件趣事。

“对了,去年妈过生,家里来的客人你还记得吗?”

“记得啊。”

“今年开春,妈在家里办了一次茶会,也不是什么正经茶会,主要是给人牵线相亲。

王婵跟吴楷凑到一起,没相成,两人还吵了一架,闹得红脸。”

虞晚有些诧异:“他俩怎么凑到一起?谁搭的线?”

“吴楷是院长夫人吴阿姨的远房侄儿,当然是咱妈搭的线。”

郭贞跟吴净敏是好友,两人同是穗城人,有这么一出也正常。

虞晚记起这重关系,忽地觉得自己把很多重要细节遗漏,离开去香江的路子早在眼前摆着,却因去年一心想早点怀孕,眼皮子底下的细节,都没去细想。

不想多耽搁,说行动就行动,当即问沈明沁,“医院现在很忙,我能去当实习生帮忙吗?”

“当然能啊,医院正缺人手。”

*

有上次当医院实习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