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厚积薄发(2 / 2)

他不再仅仅是自己看懂,而是习惯性的,用最简单的话,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康健民听。

康健民听得是连连点头,直说周逸尘讲东西透彻,比看医书还明白。

晚上回到小院,就是他和江小满的专属课堂。

只不过,这课堂的形式彻底变了。

不再是周逸尘一个人说,江小满一个人记。

更多的时候,是周逸尘抛出一个真实的病例,让江小满先说自己的判断和处理思路。

江小满一开始还磕磕巴巴,漏洞百出。

但在周逸尘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她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考虑问题也越来越周全。

从一个只会被动执行医嘱的小护士,她开始真正地用脑子去思考,去理解每一个操作背后的道理。

周逸尘的各项技能,就在这平静如水的日子里,稳步提升。

这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主任李志国突然把内科所有不当班的医生都叫到了办公室。

连隔壁办公室的钱伟他们几个年轻医生也一起叫了过来。

大家还有点纳闷,不知道是什么事。

李志国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院里开了个会,王院长强调,要提高咱们的诊疗水平,不能满足于按部就班,要多思考,多总结。”

他说着,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周逸尘身上。

“正好,今天组织一次科内小讲座,咱们不定什么大题目,就聊聊‘个体化治疗’这个事。”

大家一听,都觉得这个题目有点虚,不好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逸尘。”李志国直接点了名。

周逸尘站了起来。

“你来开个头,就结合咱们科里最近的几个病人,随便聊聊,你是怎么理解这个‘个体化治疗’的。”

办公室里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周逸尘身上。

连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站到了门口的王德发院长,都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这等于是当堂抽查,还是主任和院长都在场的大场面。

要是换个年轻医生,腿肚子可能都开始转筋了。

周逸尘却很平静,连一丝紧张都看不出来。

他点了点头,从容不迫地开了口。

“主任,各位老师,那我就随便说说我的想法。”

“要说个体化治疗,我觉得不是什么高深的大理论,其实就是一句话:看人下菜碟。”

这个比喻一出来,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医生都忍不住笑了一下,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就拿前两天五床那个胃溃疡的病人来说,”周逸尘没有讲任何空话,直接从病例入手,“按常规,咱们用西咪替丁抑酸,效果很好。”

“但是那个病人,他还有个老毛病,就是肝功能不太好。西咪替丁虽然效果好,但对肝脏的负担也大。”

“后来咱们讨论了,给他换成了雷尼替丁,药效稍微温和一点,但对肝脏的影响小很多。”

“病人的胃疼也控制住了,复查肝功能,指标也没上去。这就是个体化。”

他顿了顿,又看向钱伟。

“还有上次钱伟管的那个肺炎病人,用青霉素效果不好,体温一直反反复复。后来咱们仔细问了病史,发现他可能是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换了红霉素,第二天体温就下来了。”

“这也不是说青霉素不好,只是不适合他那个‘个体’。”

周逸尘的声音不疾不徐,条理清晰。

他没有引用任何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说的全都是科里医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病例。

他把这些看似零散的案例串联起来,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把“个体化治疗”这个核心理念给剥了出来。

讲得生动,透彻,让人一听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