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尘,你再给我讲讲风湿热和这个……反应性关节炎的区别呗,我今天听得还有点糊涂。”
灯下,周逸尘拿过她的笔记本,接过一支笔,开始耐心地给她画图讲解。
从发病机理,到临床表现,再到治疗原则和预后。
他讲得深入浅出,比教科书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要生动有趣得多。
江小满听得眼睛亮亮的,时不时点点头,或者提出一两个问题。
不知不觉间,周逸尘的脑海里,一道熟悉的提示悄然浮现。
【教学LV10(678/1000)】
他顿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自然,继续讲了下去。
……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周逸尘刚到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隔壁主任办公室的门就开了。
李志国探出半个身子,朝他招了招手。
“小周,你过来一下。”
周逸尘放下东西,走了过去。
李志国的办公室里,一股淡淡的茶叶香气萦绕着。
他示意周逸尘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亲自给他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这架势,让周逸尘心里有点犯嘀咕。
李志国没有谈昨天那个小孩的病例,也没有说工作上的事,只是端着茶杯,吹了吹热气,像是闲聊一样开了口。
“小周啊。”
“主任。”
“你来咱们科,也有段时间了。”李志国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几分欣赏。
“以前我看你,感觉你就像一把刀,一把最锋利的手术刀。”
李志国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
“看病,下诊断,又快又准,一下子就能切到要害上,不拖泥带水。”
周逸尘没说话,静静地听着。
“可是现在,”李志国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你给我的感觉,变了。”
“现在,你更像是一座山。”
“稳当,厚重。”
“你不再是仅仅盯着那个病灶,而是能看到这个病人,他的身体,他的脉络,甚至能看到他身后的一整个家。”
李志国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又指了指心口。
“你这是……摸到‘道’的门槛了。”
这话说得很轻,却像一块石头,重重地砸在周逸尘的心里。
他知道,李志国说的“道”,不是什么玄乎的东西,而是一个医生从“技术”到“艺术”的升华。
那是一种超越了所有书本知识和临床指南的,对生命本身的洞察和敬畏。
“小周,这种境界,是很多大夫干一辈子都摸不到的边儿。”李志国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过来人的感慨。
“你很了不起。”
他重新端起茶杯,郑重地看着周逸尘。
“马上要去市里进修了,我希望你到了那边,也能保持住这份沉静,这份洞察。”
“别被大医院那些花里胡哨的新技术、新设备迷了眼。记住,咱们当医生的,根儿,永远是在病人身上。”
这场谈话,没有一句表扬的话,却比任何表扬都来得更有分量。
这是一个前辈,对一个冉冉升起的后辈,最正式,也是最真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