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少爷被错认为案首了!(1 / 2)

楼下街道上,孙昀等人并未察觉到来自茶楼上的恶意目光。

他们沉浸在这府城的繁华之中。

“这府城果然不一样,铺子都比咱们县里气派!”李皓啧啧称奇。

“瞧那绸缎庄的料子,真鲜亮!”

张仕诚也附和道。

王岚则对路边卖的各色小吃更感兴趣,拉着孙昀就要去买。

就在此时,旁边有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经过,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孙昀。

先是愣了一下,尤其注意到他身旁那在阳和县鼎鼎大名的纨绔子弟王岚,以及同样颇具辨识度的张仕诚、李皓等人,心中顿时有了猜测。

再仔细打量被他们隐隐簇拥在中心的孙昀。

年纪虽轻,眉眼间却自带一股不同于寻常学子的沉静气度,与近期府城文坛热议的那位书童案首形象渐渐重合。

几人随即交头接耳起来。

“咦?那位被王岚、张仕诚他们围着的……莫非就是阳和县的孙案首?”

“看着年纪轻轻,气质确有不凡之处,身边又跟着那几位阳和县的知名人物,十有八九就是他!”

“就是他作了那首《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真是好气魄!”

“还有那篇《流民论》,听说连徐学政都赞不绝口,誉为安邦之策呢!”

议论声虽小,却也清晰地传入了孙昀几人耳中。

王岚立刻得意地扬起下巴,仿佛被夸奖的是她自己一般。

张仕诚和李皓也与有荣焉,挺直了腰板。

那几个书生见孙昀态度谦和,并无骄矜之色,好感更增,其中一人上前拱手道:“这位可是阳和县孙昀孙兄?在下府城李默,久仰孙兄大名,今日得见,幸会幸会!”

孙昀连忙还礼:“李兄谬赞,在下孙昀,初到府城,还请多多指教。”

见孙昀如此谦逊,那李默更是热情,又介绍了身旁的同伴,几人便在街边寒暄起来,引得周围不少行人侧目。

很快,更多人也认出了孙昀,指指点点的目光中,充满了好奇、钦佩,当然,或许也夹杂着一些不易察觉的审视与质疑。

孙昀心中了然,看来他这名震府城的名声,倒也不是虚言。

只是这名声之下,暗流似乎也开始涌动。

他抬眼望去,街角似乎有几道不善的目光一闪而逝。

……

抵达府城的第二日,徐远伯便遣人送来口信,邀孙昀与王岚过府一叙。

两人不敢怠慢,稍作整理便前往徐远伯在府城的临时官邸。

这是一处清幽的院落,不如王家宅院阔气,却自有一股书卷沉淀的雅致。

徐远伯在书房接待了他们,寒暄几句后,便切入正题。

“今日叫你们来,一是问问你们在府城安顿得如何,可还习惯?二来,便是关于那青州诗会。”

徐远伯捋须,看向孙昀道:

“孙昀,你如今名声在外,一首《从军行》,一篇《流民论》,已然引起青州文坛瞩目。此次诗会,乃是州学几位博士联合本地名宿举办,汇集了青州大半的青年才俊,是个交流学问、开拓眼界的好机会。”

他顿了顿,眼中带着期许:“州学的陈博士,亦是此次诗会的主要发起人,特意托我,务必请你参加。这对你日后在府城文坛立足,乃至府试、院试,都大有裨益。”

孙昀闻言,恭敬行礼。

“多谢学政大人引荐。”

“嗯,如此甚好。”徐远伯满意点头,随即起身,“正好,陈博士此刻正在花厅与几位友人品茗,我引你们过去见一见,也算提前打个照面。”

说着,徐远伯便领着孙昀和王岚朝花厅走去。

三人来到花厅外,还未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阵阵谈笑之声。

走进花厅,只见主位上坐着一位面容清癯、目光炯炯的老者,身着儒衫,气度不凡,正是州学博士陈静安。

下首还坐着几位年纪不一的文人,看样子都是府城文坛有些名望之士。

此外,花厅一侧还站着几位年轻男女,衣着光鲜,气质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