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夫子!”
只见得一个身形消瘦的老头,后背已经有些弯曲,但是步伐非常坚定,目光炯炯有神,胡子和眉毛已经花白了,一身儒衫,一只手捏着一卷纸张。
表情有些严肃,另一只手竟然拿着一副戒尺,这让堂中的众多王爷心里打鼓!
他径直走向中间的那个桌子坐下,将自己携带的戒尺放下,并将自己携带的纸张铺在桌面上,挥挥手道:“诸位请起!都请坐吧!”
见众人都坐好了,这位博学的老者开口了,声音低沉醇厚,还带着几分威严,道:“诸位殿下,在正式授课之前,容我先自我介绍一番。”
“在下宋讷,字仲敏,滑州人氏。自幼苦读经史,研习圣贤之道,虽历经波折,却始终未敢忘却治学初心。承蒙陛下信任,委以重任,今日得以在此为殿下们讲学,实乃宋讷之荣幸。”
朱雄英一听,原来是宋讷,没想到来到这个世界第一堂课竟然是宋讷的。
宋讷是前元时期的进士,前元给了他一个县尹的小官,不知道他是有民族气节还是嫌弃官小,就弃官归乡了!
直到大明建立,洪武二年的时候,参与了官方对儒家经典的编撰,然后就又回乡了!
后来有个叫杜斅的四辅官举荐他,他这才开始发光发热,一直做到了国子监祭酒,而且做的成绩还很好,据说有一年科举,三分之二的进士都出自国子监。
他教学严格,历史上朱元璋曾赐给他“开国明师”的牌匾,可见对他的看重!
宋讷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接着说道:“为了能因材施教,让诸位殿下在这大本堂学有所获,今日这第一堂课,我想先考考大家,摸一摸诸位的学问根基。”
宋讷此话一出,吓得各位王爷直缩脖子,这刚见面就要提问,这谁不害怕呀!
夫子的目光落在朱雄英身上,确见朱雄英毫无退色,于是随口问道:“皇长孙殿下,请你说说对‘克己复礼’的理解。”
朱雄英略作思索,起身答道:“回先生的话,‘克己复礼’,便是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礼的要求。”
宋讷微微点头:“回答得不错,不过还可再深入些。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克己复礼,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治国安邦的关键。”
他摆摆手,示意朱雄英坐下,继续说道:“回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不再,诸侯纷争不断。那时,齐国的管仲辅佐齐桓公,在尊崇周天子的旗号下,行尊王攘夷之举,这便是一种对礼的维护。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大会诸侯,订立盟约,以礼义约束各国行为,使得齐国在当时称霸诸侯,号令天下。在这个过程中,齐桓公克制自己的私欲,不肆意扩张,而是遵循礼义之道,让各国信服,这便是克己复礼在治国层面的体现。”
接着,他看向蜀王朱椿:“蜀王殿下,那你来说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此句何解?”
朱椿站起身,沉稳作答:“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意在告诫我们做人行事当以义为先。”
宋讷面露赞许,也示意他坐下,说道:“正是如此。做人与治国的道理相同,在治国理政中,义利之辨极为重要,切不可因一时之利,而失了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