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堂洪武年间宫廷藏书所之一,位于皇宫东部,洪武元年十一月,朱元璋延请名儒教授太子、亲王,学生团队中还包括一些功臣子弟,比如朱雄英的舅舅常茂就曾在大本堂读书!大本堂的师资力量堪称豪华,宋濂、李希颜、桂彦良、陈南宾等十余位大儒在此汇聚。这些大儒在当时的学界声名远扬,他们的学识和品德备受尊崇。
但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兼职,每天上课是按照排班的,有时候还要看晚自习。他们一般都还有自己的一些其他工作,比如其中一个叫王袆的老师,除了担任朱标他们的老师之外,还要编修《元史》,更要为朱元璋起草各种公文。
但说白了,这些人都是为朱标而服务的,其他的一些王爷和公侯子弟,只是陪着太子读书而已,但太子爷慢慢大了,不能老跟他们接受一样的教育啊,所以后来太子爷读书的地方就改为了文华后殿。
至于那些王爷,到了年龄了可以就藩的,就去就藩了,不能就藩的也不能再呆在后宫了,孩子大了不能老跟爹妈住一起啊,在后宫容易出现伦理道德问题,这不能细讲!
所以,年龄大的王爷们都有自己的府邸,在自己的府邸继续接受教育!
至于大本堂,它的功能逐渐退化,也不再向以前那般从早到晚了,一天上午一节,下午一节,主要作为皇子的启蒙教育的场地了!朱元璋对于前面几个儿子的教育十分关心,但是对于后面的几个儿子就有点放松了!
闻听朱标提起来让朱雄英去大本堂,朱元璋将自己的坐姿调整了一下,换成了比较舒服的姿势,饶有兴趣的说道:“嗯!这个想法好!他是有几个皇叔跟他差不多大,还没有建府!正好,大本堂离咱这儿又近了不少,以后也可以在咱身边多一些!”
朱标点点头,凑过去给朱元璋倒上了一杯茶,继续说道:“要不要儿多找几个老师,将课程安排的满一点儿!”
朱元璋接过茶盏,咕咚一口全部咽下肚,说道:“重新找几个吧,课程先照旧,看他学的咋样,学得好了再开府专门教育也就是了!”
朱标上前给朱元璋添上茶水,略带玩笑的口气说道,说道:“当时教育儿可不是这么说得!”
“哼!那时候和现在也不一样吧!更何况咱大孙也比你聪明吧!你从小名师大儒不断,你想想你在咱大孙这个年纪的时候,有没有他识字多?”
朱标愣了愣神,心里暗自对比了一下,好像大儿是比自己强啊!
又过了几天,朱标为朱雄英亲自挑选了几位老师,又将他们一一召见,对他们近况表示关切,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肯定,对他们的能力表示认可,最终这些老师无一例外,都十分愿意担任这份工作!
这天,春日的暖阳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朱雄英的书房里。朱雄英正百无聊赖地坐在书桌前,手中的毛笔漫无目的地转动着,神情中满是孩童的慵懒与无聊。时间久了,任谁都会被这寂静的氛围惹得心烦意乱。
他手中的毛笔突然停住,转头看向一旁趴在地上,正专心致志习字的王老吉,开口问道:“老王,你说现在离我被关进来,已经过去多少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