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娘子谬赞了!”
姜思亲昵的称呼王棉为阿姊,王棉却客气的称其为姜娘子,竟是连“四娘”都不愿叫。
王棉倒不是看不起姜思,而是、而是——
她也说不出原因,就是本能的排斥。
明明姜思的容貌,与她的嫡长闺有些相似。
看到她的时候,总会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人对于熟悉的人或物,都会有着本能的亲近。
但王棉就是亲近不起来,她甚至有些反感。
因着姜贵妃的缘故,姜家得了承恩伯的爵位,还有了崇仁坊的赐宅。
姜家便从王姮的宅子里搬了出去,入住御赐的伯爵府。
姜源有了差事,几个子侄也都入学国子监。
姜家进入到了京城的权贵圈儿,他们经过最初的惊喜、惶恐,开始适应。
姜贵妃和王姮派去的人,先是教授他们律法、规矩等,随后又跟在他们身边,持续不断的劝谏着。
姜家上下,确实曾经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富贵,有些迷失本性。
但,姜贵妃强势的给姜四娘赐名“思”,并以坐月子、养身体为由,晾了姜家人一个多月,姜家便彻底明白了他们于姜贵妃而言,只是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姜贵妃不会无条件的放纵他们,更不会因着一个“姜”字,就任他们予取予求。
有“恃”才能无恐,没有的话,那就只能本分些,甚至是小心翼翼——
姜家人已经享受到了富贵豪奢的生活,他们再无可能回到过去的卑微、贫贱。
而自家的富贵荣辱,全都系在姜贵妃一人身上,全都源自于他们听话、不惹麻烦,整个姜家,包括最飘飘然的姜思,都明白该如何去做。
所以,姜家人十分本分,温驯的服从姜贵妃的所有吩咐。
好好学习规矩,乖乖当差、读书,外出交际的时候,也要谨小慎微,万不敢放肆张扬。
放眼整个京城,正经的、不正经的“外戚”几十家。
姜家未必是最得势、最风光的,却是最为安分守己。
没有仗着姜贵妃得宠,就在京中肆意妄为。
当然,姜家老实,也不会有不开眼的人家冲上来欺辱。
姜贵妃连亲人都能狠下心来调教,更何况是欺辱她姜氏门楣的敌人?
姜贵妃只是在圣人、皇后面前不跋扈,对上其他嫔妃,以及某些领不请的家族,她是十分的张扬、霸道。
姜贵妃还不在乎名声,她一个二嫁的妇人,早就被人诟病。
再多个恃宠而骄、祸国妖妃的骂名,于她而言,不关痛痒。
她有圣宠,与皇后还有着太多的关系,又有皇子,只要不参与夺嫡、不谋反,只是霸道些、张狂些,根本不会有麻烦。
她的亲人,没有仗势欺人,就已是难得。
若是被人欺辱了,姜贵妃就能向世人展现一下,何为后宫第一宠妃!
能够在京中权贵圈儿立足的人家,就没有真的蠢货。
他们最擅长捧高踩低、见风使舵。
是以,姜家安分,众家族乐见其成的同时,也不会欺辱。
姜家虽然爵位不高,从姜源这个伯爷,到家中的子侄,资质也平平,但,姜家依然是京中数得上号的人家。
姜思作为姜贵妃最宠爱的亲侄女儿,也成了京中权贵圈儿的新贵——
姜思的名字都是姜贵妃给取的,其容貌更是像极了姜贵妃,她自是最得姜贵妃的宠爱。
姜贵妃:……行叭!最宠爱就最宠爱!
若是姜思拎得清,她也愿意给姜思一些体面,最终让她嫁个好人家。
姜思不知道姜贵妃的想法,但她很清楚,自己这个“最得宠”,绝对有水分。
阿母如果真的宠爱她,她就是姜姒,而非姜思。
且,几次进宫,姜贵妃对她也没有太过特别之处。
赏赐的物件,亦与其他姐妹、侄女儿等一样。
姜思没有在姜贵妃身上,感受到太多的看重与宠爱。
反倒是德妃、昭仪等嫔妃,看到姜思后,都禁不住对她释放出了出善意。
还有平安公主、衡阳郡主等皇家贵女,对她也都十分亲近。
姜思知道,这是她容貌的缘故——
她有些像王姮,更像年轻时的姜贵妃。
那些贵人们,不管存着怎样的目的,都想在她的脸上,找到某人的影子。
被当成了替身,若是对于真正娇生惯养长大的贵女来说,定是极大的羞辱。
可姜思不同,她从小在底层长大。
外家是胡商,虽有些钱财,却没有地位。
连好些的布料都不能穿,赤金的首饰,亦不能戴。
她受够了被鄙视,被欺凌的日子,如今,她成了贵妃的侄女儿、公主的表妹。
即便自己要成为她们的替身,她也甘之若饴。
因为换个角度来说,这副与贵人相似的容貌,何尝不是她的资本?
姜家的女儿好几个,唯独她最受关注,她走到外面,也最能得到众人的看重与亲近。
这,于她而言是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