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知识分子们普遍不觉得光复军能持续多久,他们还是念着金廷,念着科举,觉得只要金廷大军主力南下,光复军就会完蛋。
光复军现在虽然声势很大,但是必然不能长久,与其相信光复军、投靠光复军,还不如等着南宋北伐的时候直接投靠南宋得了。
总而言之就是不信任。
苏咏霖击溃金军铁骑之后威名赫赫,但是这在知识分子眼中只是打开局面的第一步。
这些眼界开阔思虑周全的人和那些土豪乡绅是完全不一样的,双方掌握的讯息并不对等。
所以他们和光复军之间维持一个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你不折腾我,我不折腾你。
他们不想帮光复军办事,但是同时也不敢得罪光复军,怕被杀,而光复军也顾忌他们的影响力,本身也希望得到他们的效力,所以并不侵犯他们的利益。
这种状态广泛存在于山东、河北。
苏咏霖在他的手稿中判断了起义成功的三个步骤和最大的预兆。
第一个步骤是成功发动底层农民、流民、贱民。
第二个步骤是成功发动地主乡绅等下层统治阶级。
第三个步骤是得到知识分子的广泛信赖和投靠。
其中第三个步骤也就是起义成功的预兆。
知识分子永远是最会待价而沽的,也是最懂得谋身的,其中很多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到黄河心不死,一旦他们成群结队的倒戈了,那就说明王朝气数已尽。
反之,那就说明一切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也就是说当前阶段苏咏霖做为光复军两大首脑之一,在知识分子眼里,可能依然是个贼,只是一个比较犀利比较能打的贼。
他们打不过,但是心里不服,更不可能让家中女儿和一个贼结婚,把整个家族的格调降低了。
除非这个贼跳跃了龙门,成为真龙天子,那么他们才会追着赶着冲上来抱住真龙天子的大腿献媚,并且送女儿。
在此之前,想都别想。
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呢?
因为只有他们读书识字,只有他们会统治,能治理地方,其他老百姓办不到。
所以他们是奇货可居,不管统治者怎么变换,他们不会变。
城头再怎么变换大王旗,鹅城还是那个鹅城,不会变。
辛弃疾当时看到这一段落的时候,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烧,觉得苏咏霖真是把这群读书人看透了。
越看苏咏霖的手稿,再把这些内容结合实际来看,辛弃疾就会发现两者惊人的相似,苏咏霖似乎早就看穿了一切。
“唉……”
辛弃疾叹了口气,转而看向了苏咏霖,见到苏咏霖也看着他。
“苏帅,我……”
“幼安,你就是我所描述的那种另类,和我一样的,不属于我们这个身份的绝大多数人的那种另类。”
辛弃疾有些意外,没想到苏咏霖似乎看出了他的所思所想。
“苏帅,既然如此,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你不需要多说什么,他们是官,而我是贼,官和贼怎么能走上一条路呢?”
苏咏霖笑了笑,拍了拍辛弃疾的肩膀:“如你一般的人,还是太少了,而和你相反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多数。”
辛弃疾低下头,默然无语。
他隐隐约约感觉到,苏咏霖在之后的道路上会做出很多很多更加让他惊讶的事情。
而这些事情,那群知识分子一定不会很高兴。
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投效于他真的是一件错事。
就苏咏霖的勇敢,决心,智慧,他一定可以成大事,金国真的不一定是他的对手。
当他问鼎中原之时,那些知识分子们会不会后悔没有搭上第一波快车呢?
尤其是当他要做出那种事情的时候,没有先期投靠他的勤奋算在里面,当他决定要动手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的。
而且说真的,辛弃疾是真的有点赞同苏咏霖的思想,以及他想要做到的事情了。
经历了那么多,见识了那么多,苏咏霖想要做到的事情和他的梦想又是何等伟大、何等高尚?
这要是真的办成了,这个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辛弃疾的大脑里忍不住的勾勒出了那种美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