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带头行礼:“谨遵陛下吩咐!”
……
……
朝议结束,沈溪跟随大臣们出了乾清宫。
除了谢迁,其余人等皆行色匆匆,很快散去。
沈溪跟着谢迁走了一段,等没旁人才问:“阁老,城外兵马几时调入京城?”
谢迁没好气地道:“之前自然是越快越好,但现在……不用急于一时,一些规矩,你总该明白吧?”
沈溪知道谢迁在说什么。
现在京师已然围困,自己统率的勤王兵马需要经过“政治审查”才能进城,防止有心怀不轨者混迹其中闹兵变,影响大明江山社稷的安稳。但沈溪想到自己这个主帅进了城,手底下那群兵油子却在城外眼巴巴等着,心中便隐隐不安。
谢迁语重心长:“沈溪,很多事要往好的方面想,你别当朝廷是卸磨杀驴,你要知道,你现在的处境可比从东南回京那会儿好多了!陛下对你的评价和期望很高,之后老夫将举荐你重回翰苑……”
沈溪打断谢迁的话:“不是进六部吗?”
谢迁瞪了沈溪一眼,随后叹了口气:“你想进六部,老夫自然会找人活动,但若陛下要把你外派南京,可别怪老夫没提醒你!”
谢迁年老成精,对朝廷的尿性心知肚明,以沈溪的资历,即便调到六部,也不可为尚书,最多做侍郎,再往下的职位不可能指派给沈溪,主要是沈溪的官品和功劳摆在那儿,其实做侍郎也不过才是正三品,委实屈才。
但论资排辈,沈溪绝对没资格做六部侍郎,因为侍郎已经是六部堂官,不是随便耍耍嘴皮子就能胜任,需要大量实践支撑,负责的事情已涉及到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弄不好就会出大乱子。
在谢迁看来,既然沈溪没有担任六部侍郎的资格,而沈溪却坚持留在六部,那就只有一个解决方法,将沈溪调到南京城担任南京六部侍郎。
大明在南京城有一个小朝廷,六部架构跟京城没什么区别,连官品都一样,只是论地位,南京六部跟京城六部实在没法比,沈溪外调南京任六部侍郎,如同被发配,这可不是谢迁希望看到的结果。
沈溪则坦然多了,行礼道:“多谢阁老提醒,学生不在意!”
如果换作以前,沈溪觉得留在翰林院不错,至少清贵,安安稳稳就能领到俸禄,步步高升,现在他却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正德继位初年,政治上会迎来一场大动荡,即便刘瑾不能趁势崛起,依然会有新老交替,他越是被朱厚照器重,文官集团对他的打压就会越重,仕途越坎坷。
既然外调地方心愿不能达成,在沈溪想来到南京城履职也不错,先去南京的小朝廷混迹几年,等二三十岁时回到京城,那时朱厚照基本成熟了,他回京辅佐皇帝,做起事来事半而功倍。
如果小小年纪就被朱厚照宠信,大臣们指不定怎么非议他,说不定把他归为佞臣奸党一类,处处钳制,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不说,还会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谢迁嗤笑一声,斜眼瞅了沈溪一下:“别以为回京城便轻省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有的你忙,早些忙完,入夜前回府去吧!”
说完,谢迁加快步伐,前去追赶刘健和李东阳,将沈溪丢在一边不予理会。
沈溪也知道,述职并不只是单纯面个圣,递交一份奏疏便完事,还得去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提交完整的行军作战报告,归还兵符、令牌和公文……这些事情足以让他忙活好一阵子了。
沈溪情不自禁加快脚步,等行到会极门见到谢迁跟刘健和李东阳在文渊阁前叙话,忽然想起什么,忍不住一个激灵:
“哎呀,我忘了问谢老儿是否将我平安回京的事情告知家里,这会儿家中不会在为我发丧吧?”
想到家中妻儿,沈溪归心似箭,但苦于朝廷规矩,他只能先去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述职……看来接下去自己得抓紧时间才行,争取入夜前能够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