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二 挤兑啊!挤兑!(1 / 2)

游戏民国 大罗罗 4098 字 6个月前

1925年4月,刚刚从一场内战加革命的浩劫中熬出头的古老中国,突然发现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降临了。

挤兑风潮就要开始了。

不是中国通商银行一家,而是几乎所有的银行现在都面临着挤兑风潮。之所以是几乎,那是因为还有几家例外,比如两广福建的那些南洋资本和广东资本的银行就没有挤兑,现在他们早就推行了法币,早就没有发钞权了,自然也没有人来找他们兑现。张老将的东三省官银号也不在此列,作为战争的胜利者,他们印出来的钞票暂时还保持的信誉,没有成为一张废纸。此外刚刚开张的苏维埃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也没有兑现的危机,因为这种纸币是最先进的“纸本位”,根本就不能兑现。

挤兑首先在北京、天津两地爆发。呃,不是罗耀国的阴谋。他的命令刚刚传到北京,市面上的商号,店铺就开始拒收大部分银行的钞票了。

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有两位,一是已经垮塌的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北洋政府。二是在南中国割据自雄并且在强制推行法币的国民党当局。

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业都和北洋政府在玩一种以钞票换公债的游戏。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银行用印刷出来的纸币,换取北洋政府印刷出来的公债。呵呵,真是多此一举,北洋政府自己印点钞票自己花不行吗?何必绕过圈子呢?

那是因为当时各行都有发钞权,而且他们的信誉好像比政府还要高一些,老百姓们对政府印出来的钞票不怎么认帐,对商办银行倒反而信任一些。于是,这个公债换钞票的把戏就开始上演了。当然,玩这套把戏的主要是北洋一系官僚资本所控制的银行,比如交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汇中银行、北京通商银行、北四行等等。

曹锟和吴佩孚的政府就是依靠这种方式从银行筹到军费,支持他们的战争,如果他们打赢了,统一了中国,这些银行手中的债券或许还能有个保障。不过很可惜,这回战无不胜的吴佩孚栽了,于是北京、天津的大批金融机构也要跟着一起吃倒帐。

不过,公债坏账只是这次挤兑风潮的一个发源地,如果没有另一个发源地国民党的法币政策的话,他们大概是能挺过这一次危机的。毕竟,这些花花绿绿的纸印得都挺精美,上面的数字据说也是能换到现大洋的。此外,这些钞票还是当时中国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没有它们的流通,整个贸易和流通会变成什么样子是不可想象的。除非有一种新的比它们更有力的纸币出现来替代它们的作用,比如法币。这个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家伙现在的信誉看上去还不错。这个时空的国民党地盘挺大,而且还有独立关税区和横征暴敛的各种税收做后盾,比起那些银行来好像也不差到哪里,此外法币更大的优势还在于它背后的枪杆子,这些枪杆子虽然不能把银元清出局,但是对付同样是纸张的其他银行所发行的钞票还是很管用的。

两者相加,危机就这样自然而然的爆发了。于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1925年4月某一天早上醒来时,突然发现他们即将要陷入绝食的境地了,他们口袋里的那几张、十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差不多就要变成印刷品了。因为那些做买卖的商店,饭馆,酒肆从这天起都开始拒收这些由各商办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了。

钞票失去了流通的作用,那它们还有什么用呢?是放在家里当年画还是用来点香烟呢?似乎还是兑现成银元最为妥当。就这样北京天津地面上的大部分华资银行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千千万万的小储户们要兑现他们手中那几张少得可怜的钞票。

……

几天后,挤兑风潮也在上海,这座远东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开始了。

十里洋场,外滩,中国银行旧楼。张嘉璈站在银行大楼的天台往下望去,尽是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从中行的大门口一直延伸出去,怎么也望不到边。这些都是拿着几张、几十张中国银行钞票的储户,过去是银行的上帝,现在是银行的催命符。

“公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宋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