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2 / 2)

七零年代青云路 鹿子草 11516 字 3个月前

李英英:“……”

这个工作狂!

“你去把何旭也叫过来,咱们开个小会。”

……

人都到齐后,宋恂将从小赵那里借来的资料分发给二人。

“广交会的参展报名马上截止,咱们只有三天时间。这是近三年,广交会上各种水产品的成交记录和客商的详细资料。咱们一人一本,从中找出几样产品……”

“宋主任,找什么产品啊?”何旭还昏头昏脑的。

宋恂给他们划定范围——

第一,瑶水附近几个大渔场盛产的;

第二,只需要简单粗加工的;

第三,成交价格高,成交量低的。

听闻宋恂也想参加广交会,李英英顿时觉得两人心有灵犀想到一块儿去了。

她语气兴奋地说:“只要咱们的产品被摆上广交会的展台,那身价立马就不一样了!即便没有电影摄制组的宣传,咱们‘瑶水村’牌的产品,也能在国内畅销!”

她把拜访孟阿姨的事暂时放下,将自己在出口公司打听到的消息告知宋恂。

“我去房沿儿下排队的人群里问了,那些工厂的规模都比咱们的大,但是基本都是生产单一品种产品的。比如挂面厂的,他们常年只生产同一种挂面,这种工厂就不被外贸单位看好。据说被选入交易团名单的,至少得拿得出四样产品,否则就是浪费名额。”

宋恂点头表示了解,便打开自己那一沓资料专心研究了起来。

看到其中一页时,他反复翻看了好几遍,才迟疑地问:“瑶水那边有虎文蛤吗?”

“有,不过没人吃虎文蛤肉。”何旭答。

他老家是隔壁胜利公社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与瑶水差不多。

李英英也说:“瑶水村附近的虎文蛤其实还挺多的,但是当地社员都不喜欢吃。我记得前两年有个市里的日化厂来瑶水收购虎文蛤的壳,用作蛤蜊油的包装壳。社员们将文蛤去壳以后,剩下的蛤蜊肉全沤成肥料了,根本没人吃。”

宋恂将那页字迹有些模糊的记录,推给他们确认:“这里写的是虎文蛤吧?”

“是。”何旭盯着虎文蛤的出口价格看,也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玩意儿居然能卖两百块一公斤?”

宋恂:“是两百日元一公斤。折合人民币一块六,平均每斤八毛,比对虾的收购价还贵。”

李英英翻到下一页,纠正道:“活的虎文蛤才值这个价,死的只有八十日元,折合每斤三毛二。”

“蛤蜊其实很好养的。”何旭搓搓手说,“把捕回来的文蛤放在筐子里,浸泡在海水中,十来天都死不了。咱们那边这玩意儿多得是,完全可以发动社员暂养虎文蛤,到时候如果能签下来活蛤的订单,咱们就赚大发了?”

“即便再多,也多不到以吨计算吧?”宋恂有些犹豫。

这东西毕竟不是人工养殖的,产量很不好把握。

他在心里快速合计一番,一吨活文蛤能卖八百块,价格高,但是没有捕鱼方便。

船队出海捞一网鱼回来,也有上千块的收入了。

不过,相比于其他水产来说,活文蛤的成交量很低。说明往年的活文蛤一直是稀缺产品。

物以稀为贵,可以将活文蛤列入他们的产品名单,作为参加广交会的其中一块敲门砖。

何旭替他出了一个主意:“如果瑶水村的文蛤产量不够,可以去附近其他的生产队收购。咱们这片海域的文蛤很多的。要是收购的多,还可以请水产研究所的研究员帮咱们想一个能长期暂养的办法,最起码得能活上半个月吧?”

宋恂将虎文蛤记在了自己的小本子上。

三人呆在房间里看了一下午的资料,除了一个虎文蛤,宋恂再没看到什么适合他们瑶水加工生产的项目。

“你们那边有什么收获吗?”

李英英放下厚厚一沓资料,捏了捏鼻梁说:“有是有,就是觉得有点麻烦。这几年的海蜇皮在出口市场上似乎很受欢迎,价格也挺高。但是这东西与虎文蛤不同,还需要晾晒。大瓦房是从没晒过海蜇皮的,咱们只能从社员手里收购,可是瑶水社员晾晒的海蜇皮都是自家吃的,根本不够出口的。”

宋恂与何旭异口同声道:“去其他生产队收购!”

李英英:“……”

行吧,好好的渔业公司当起了二道贩子。

“我这里也有一个发现!银鱼在日本算是高级珍味品,你看这里,”何旭唰唰翻着书页,指着一行小字给宋恂看,“不知是谁这么促狭,哈哈哈,在银鱼的备注栏里写着‘太贵了,只敢在烧汤的时候放几条意思意思’。哎呀,还是咱社会主义好呀!我家里常年晾晒银鱼,那么小的鱼都没人乐意吃!人家却只敢意思意思!哈哈哈!”

宋恂听他发表了一通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他国人民的感慨,瞄一眼手表,便起身往外走。

“哎,宋主任,你干嘛去?”

“现在才六点钟,我给大瓦房打个电话,让人带上这几样东西,坐今晚的夜船来省城。”

*

次日上午,接过吴科学送来的样品,宋恂也成为了在出口公司房沿儿下排队的一员。

不过,他与队伍中的其他人不同,背包里的东西极其丰富,鼓鼓囊囊的。

除了他要求的那几样,吴科学还给他带来了社员们自己晾晒的黄鱼片、墨鱼片、虾干和蟹米。

而且,与上次那些土特产不同。

这次的产品是有外包装的!

贾红梅组织了几个工人,给这些东西套上了塑料包装袋,还贴上了商标。

虽然还是小作坊做派,但是产品包装好以后,看上去漂亮了不少,还挺上档次的。

宋恂就是凭着这些包装好的粗加工水产品,以及何旭帮他列出的一串茄汁、油浸、烟熏、酱油口味的鱼罐头产品名单,拿下了一张广交会的参展门票。

……

返回瑶水以后,他又开始针对两个月之后的广交会布置任务。

这次给出口公司提供的产品名单中,有好几种产品都是需要生产队帮忙的。

所以,宋恂放下手里的其他事,先去大队部找上了贾支书和项队长。

对于渔业公司想从社员手里收购干货的事,生产队两巨头都挺支持。

能趁机让社员们多攒一些活钱儿,这是个双方得益的事。

不过,人家还没搞明白自家产品的去向问题。

“这个广交会是干啥的?”贾支书问。

如今的广交会只有省市一级的单位才能参加,像他们这样的生产队小干部是听都没听过的。

“就是出口商品展览会。咱们瑶水的产品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卖给其他国家的客商……”

宋恂费劲巴拉地解释,但对面两人还是蚊香眼,半懂不懂。

跟着过来当说客的项小羽不耐地“哎呀”一声,用大白话解释:“就是让外国人来咱们国家赶大集!”

“哦哦哦,懂了。”两人一脸恍然。

宋恂:“……”

“那得提前说好啊,我们的干货可不是啥人都卖的!”贾支书与他们谈起了条件。

项小羽不乐意道:“支书,人家买货的挑货是常事,你这个卖货的咋还挑客呢?”

“反正我是有要求的,你们要是不答应,我就不让社员们将海货卖给你们。”贾支书不客气地说。

这次项队长也与他统一战线,声援道:“对,你们要是不同意就算了。”

宋恂心里清楚他们不想卖给谁,但还得接道:“你们有什么条件,咱们可以慢慢商量。”

“没什么可商量的。我们费劲做出来的东西可不能卖给鬼子!你要是答应了,我就帮你到队里喊人收购去。”

宋恂:“……”

银鱼,虎文蛤,海蜇都是要卖去那边的。

其他国家的人不认这些,可给不了这么高的价格。

支书和队长的态度都挺坚决,宋恂想了想,搬出了何旭的那套其他国家水深火热的说辞。

“这些年他们的工业畸形发展,海洋环境的污染特别严重,近海几乎已经到了无鱼可捕的境地,贝类都是有毒的。与咱们国家一片大好的形势,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项队长吧嗒着烟,挺高兴。

“像是咱们社员做给孩子当零嘴的小银鱼,在他们那边就是高级货,每次只舍得吃一点点意思一下。”

贾支书和项队长更高兴了,咧着嘴乐。

“咱们卖水产给他们,比卖给国人的价格要高上许多。咱这样做,不只是卖东西那么简单,还是在为国家的出口创汇添砖加瓦!”宋恂尽量用大白话解释,“用这些不值钱的海货,可以跟人家换来先进的飞机大炮!”

贾支书和项队长不是啥也不懂的乡下老汉,觑着宋恂的脸色问:“飞机大炮可不便宜,我们瑶水的这点海货,连一个轱辘也换不来吧?”

“积少成多嘛。既然是赶大集,就不可能只有咱们一家卖货的。”

贾新华和项英雄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某些认知根深蒂固。

让他们这么快就转变想法,很有些难度。

不过,两人也答应会好好考虑,必要的时候要开个队部会议,集体投票表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