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要破格提拔(2 / 2)

周鸿基忙笑道:“领导这是又给我们传递了宝贵经验呀”。

我忙双手接了高粱秆,还没走几步,芳芳就走了过来,用菜刀就把高粱一节节地斩断,比了比,还是比筷子稍粗,但是勉强可用,在自来水管子上细细地冲了。谁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以这种方式和道方同志在一张桌子上吃顿饭。当然真正上桌子的也只有八九人,道方同志、鸿基书记、钟书记、邓叔叔、刘乾坤和孙老革命两口子。

桌子不大,道方同志自己坐了一边,其余人都挤了挤,刘乾坤和邓叔叔之间有一人的空隙,方便大家夹菜,我们几人则人手一两个玉米饼子,大口吃了起来。

看得出来,大家吃得并不痛快,直到结束,饭碗里的菜都还剩大半。

吃了饭,满天星辰,仰望星空,星河璀璨,道方同志和孙老革命、鸿基书记、钟毅邓牧为继续在小桌子上聊着天。我们这些人则“主动”回了家,在老地毯厂的门口,大伙抽着烟,李叔布置着安保任务,这辆公共汽车晚上就是李叔几人晚上休息的地方,我和吴香梅又为其他几人都找了一户群众家住宿,犬鸣狗吠之声此起彼伏。

九点过半,大家纷纷打着哈欠,就听到了关门送客的声音,我们几人安顿了鸿基书记、钟书记和邓叔叔,就又到了大门口集合。李叔道:“十二个人,分成六组,一组就在孙老革命家门口固定值守,一组在这地毯厂大院里机动巡逻,另外一组则在大院围墙外边机动,一个小时一换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乾坤看李叔安排妥当,就带着县乡两级干部到乡大院宿舍里将就了。

夜深人静,道方同志与孙老革命两人就着新刨出来的花生,喝着高粱酒聊着天。

俩闺女都去了地毯厂?县里的地毯有这么好卖吗?

孙老革命吐了一口老烟,道:说来闺女都去了地毯厂,这话就长了,当初为了给俺兄弟家义要个说法,……,当时转业到安平的武装部长李尚武,也是从部队下来的,就把大闺女向兰送进了地毯厂。二闺女高中毕业没考上学,这次因为换房赶上了好政策就去了酒厂,因为孙向志和孙向远两兄弟的事,那个李乡长就说,乡里说到就要做到,就让二闺女去了地毯厂,周转出来的名额给了孙家老二。要说这地毯,当初地毯厂在安平的时候,就是卖到省里的地毯公司,赚的钱勉强够给工人发工钱。但县上把地毯厂搞到了县城,说是一个地区的人都往我们这里卖地毯,闺女说了,县里早就把钱挣到外国去了,现在地毯厂发了。

道方同志听后,俩人碰了杯,吃着花生,道方同志又道:“咱县里钟毅和邓牧为,这俩干部干得咋样?”

孙老革命道:好人啊,好人啊,听赶集的说啊,当初省里支援我们修路,曹河的人不让机械过,钟毅不是曹河的吗,曹河的人就要掘了他家祖坟……,两边都要打起来,钟毅直接一跪,那可是县里的一把手,说起来很多人都不信,就是这一跪,两边人就都散了。械斗啊,不得了,前些年,因为争水的事,我们安平和滩区,土炮都拉出来,伤了不少的人。再说人家邓牧为……,警卫秘书都打起了鼾,俩人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谈话。

声声雄鸡啼鸣,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启明星是天空中最耀眼的星辰,李叔的几组人马全部睡眼蒙眬。天不亮,钟毅邓牧为几人已经起了床,早早地在孙老革命的家门口等候,老葛家羊肉汤馆子已经熬制好了满满的一锅羊肉汤。钟书记的意思,既然到了安平,还是尝尝安平的特色。

见开了门,芳芳和蒋笑笑将羊肉汤和羊油饼盛好,香气扑鼻。芳芳细心,备了新的毛巾,道方同志在自来水管洗了把脸,吴香梅忙奉上毛巾。道方同志的双眼满是血丝。

鸿基书记关切地问道,领导,昨晚这是没睡好吧,你看眼都红了。

道方同志伸了伸手,微笑道:“其他都好,咋这周边的狗隔一会再叫隔一会又叫,硬生生地听了一晚上的狗叫啊”。

听到这里,李叔有些不好意思,往人群的后面躲了躲,这狗能不叫嘛,巡逻的同志半个小时转一圈,家家户户的狗,基本上是开了一晚上的情报交流大会。

喝了羊汤,吃了羊油大饼,可口的食物是最能让人放松戒备拉近距离的。吃了饭,道方同志用手绢还是轻轻擦了擦嘴,一脸满足,道:“为啥现在不想下来,就是怕给咱基层的干部群众添麻烦。这次秘书长要来都被我拒绝了,你看小周和小孙两人跟着我,我都觉得没有必要。轻车简从,自由自在现在做不到喽。我看大家昨天都没有休息好”。

钟毅笑道:“为了给我们鼓劲加油,领导您从省城都到了我们村里,大家高兴呀”。

道方同志道:“时间安排上要再紧凑一些,我看这样,咱们去趟滩区,看看滩区的群众,然后就去两高路的现场”。

临行之际,道方同志与我们每个人都握手告别,他的手掌厚实柔软,苍劲有力。给人关怀,给人自信,给人力量。看着公共汽车驶离,乡里七七八八的干部都没有回过神来,我看着自己的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道方同志看了滩区,钟毅介绍道,这滩区是泄洪区,地势低,三年五年的必定淹一次,唯一的出路,就是搬出滩区来。县里已经做了长远规划,但是现在资金缺口太大。

在黄河大堤之上,看着滚滚黄河水奔流而下,道方同志不由得感叹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黄河千年水患,也是近些年大修水利之后才将这黄河治住。但是这个地方是泄洪区,时刻承担着保卫省城牺牲自己的使命,所以这里不能搞大的工业发展。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咱们滩区的群众伟大呀,你们的思路是对的,为什么不能搬出来?长远来看,滩区的群众必须搬出来才有活路。就算咱们这代人让滩区群众搬不出来,鸿基呀,咱们下一代人也要让滩区的群众搬出来过上好日子。

公共汽车沿着黄河大堤,又去了两高路的指挥现场,指挥长张庆合和省交通来支援的干线处和农村公路处的周先雄和郭又春处长也是早早地等候在现场。地区交通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崔浩也在等候。

道方同志和鸿基书记几人下了公共汽车,两高路在省里的支持下,修建迅速,整个进度已经四分之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场不仅有大型的压路机,铺油机,还有不少的手推车,这是一场在现代与传统工艺碰撞之下的成果。

红旗飘飘,彩旗招展,为了鼓劲,行道树挂上了不少的横幅,吃上三代苦,打通两高路。拼一年春夏秋冬,为后代无怨无悔。累了想想父母孩子,倦了想想穷苦日子。

赵道方看着这场景,目光深邃,常务副县郑红旗一袭西装在前带头鼓掌,张叔紧随其后,大家列队鼓掌。

道方同志走向前,主动伸出手,与郑红旗握了手,钟毅则在旁边做着介绍。

钟毅道:县长助理,指挥长张庆合同志。道方同志看着张庆合灰色的中山装上满是灰尘,并未急着握手,而是伸出手,慢慢地拂去了张叔肩膀上的灰,点了点头,又主动伸出手,道了一声,辛苦了。

道方同志没有松手,而是拿起了张叔的手,看了看,一手的老茧和些许的血泡,赵道方又是点了点头,指着张庆合的手,说道:“鸿基同志,干没干工作,是看得出来的,庆合同志,很不错。什么是干部,什么是领导干部,这双手,就是答案”。

看着道方同志这样说,后面的一队人,有的伸了伸手,有的缩了缩手。握了手,道方同志招呼道:“庆合同志是吧,过来,讲讲,现在的进度”。

郑红旗咽了咽口水,将一篇写满详细情况的汇报稿慢慢地揣进了兜里。

道方同志一路前行,看着路基、路面和群众不断地推着土,听着张叔的汇报,道方同志频频点头。

大家看着道方同志过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看着道方同志,所有人人挤人,大家都在咧嘴地笑,大家都不相信,这人是广播里常说的赵道方。

已近深秋,秋风袭来已有些许寒意,槐树林里已经层黄尽染。干活的群众却都赤着上身,脖子里搭着毛巾。

道方同志上前,看着大家肩膀上都磨破了皮,尽是勒痕。

张叔道:“领导,衣服穿不住”。

赵道方点了点头,抿着嘴,主动伸出了手,大家争先恐后地伸着握手,赵道方握一个人看一只手,握到最后,眼睛已经湿润,几百个汉子的手,没有一个人的手上没有老茧和血泡。

钟毅道:“领导,这已经好多了,省里支持了压路机,大家只需要把路基垫高就对了”。

周鸿基道,领导,这两高路进度这么快,离不开您的支持,是您的一纸批示,才有了我们这两高路。

道方同志擦了擦眼角道:“我来晚了,鸿基啊,顺序搞反了,是先有了两高路,才有了我的批示。为什么这么讲,咱们钟毅同志、牧为同志早就已经把全县八十九万群众的心路给打通了。干部冲锋在前,群众任劳任怨,咱们去哪里找这么好的干部群众队伍呀。”

看着行道树上的小树苗,周鸿基上前,看了看,又晃了晃。

邓牧为道:“领导,这些都是槐树”。

赵道方点了点头,道:“我本来还担心你们修这么快会出现质量问题,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呀。现在很多地方的行道树,种的都是杨树,杨树长得快但是不成材呀,槐树长得慢但个个都是栋梁。你们没有急于求成,只求速度不讲质量,走先建后修的老路,这点是不成的。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很好,很好”。

中午的时候,就在两高路的现场吃了一碗猪肉白菜粉条,就告别去了县里。道方同志道:“这次不讲话了,等到两高路修通,我请怀义同志来剪彩”。

在大家的掌声之后,赵道方和周鸿基换了小车,就要返回省城和地区,周鸿基上了道方同志的车,送上一程。

周鸿基道:领导,我们地区关于钟毅和邓牧为下一步的考虑,县委书记到地委副书记、县长到副专员,都属于破格,您要多支持呀。

道方同志道:“鸿基同志,这个我恐怕不能支持你,你呀要站在省上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同志,应该到省上来工作更合适。特别是钟毅,都多大了,我看,你说的,还是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