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郭家退出(1 / 2)

1997年,金融风暴对整个Y洲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深远的影响。

很多人只知道97金融风暴,却不知道距此三年后的2000年千禧年之初,米国曾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经济危机,而这次危机所造成的破坏一点不亚于Y洲的损失。

而两者间其实有着很巧妙的联系。

1991年,大毛二毛他爹走到人生的终点,终是选择了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把自己给自解了。

那年,失去大毛二毛他爹这个对手,米国一时间陷入了迷茫中,那时的米国在地球上再无对手。

也是大毛二毛他爹自解后的第三个年头即1994年,米国开始推军事科技商用化,大量当年因对抗而所产生的科技解密转为民用。

而在诸多军工科研成果中最大的商用是IT业和互联网。

于是1994年,类似于IBM、戴尔等一大批IT公司、互联网公司出现了。

许多后来人喜欢把盖次不上学车库创业的故事当心灵鸡汤喝,在陈生看来这挺扯的。

如果没有米国军方的技术解密,没有米国军方对互联网科技的巨额先期投入,哪有这些后来者创业成为世界首富的机会。

一件事物在被创造出来之前是需要投入成本去研发的,特别是像互联网这样的高科技军事产物。

那研发所需要的成本是无与伦比的,这样的巨额先期投入成本叫沉没成本, 是当时的米国政府所付出的。

后来者不过是直接拿来用了,这就意味着拿来用者直接占有了机会收益而不会支付机会成本。

这样的无须支付先期巨额投入成本就能坐享其成的机会,那些资本自不可能放过。

于是从1994年开,互联网概念股在在米国大热,米国那些看到机会的资本纷纷回流投资互联网IT业。

而原来这些资金都是外流出去在世界各个新兴经济体搞产业资本的,许多国家正是借着这些外流的米元才得以快速发展。

伴随着这一回流,米国资本积累率大幅度上升,技术得到资本支持也快速的发展,当两者同时出现并达到峰值时也带动米国的新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投资这些新兴国家,在其中制造一条衫衣,制造一个电饭煲才赚几个钱?如果能进入一个新开发的大产业,进入那一片一望无际的红海呢?”

两者的收益比根本就没有比较的必要,于是大量的资本做出了最优选择,海量资金选择了回米国追求IT新技术。

那年头就是一拕玩意诀挂上互联网名义也能卖出金子价,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疯狂。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伴随着大量资产的流失,如米国资本投资的Y洲几个新兴经济体纷纷陷入资金不足资本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