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只要有点政治头脑,从提出计划的那一刻开始就需要避嫌,努力撇清自己与这个计划的联系,甚至哪个权贵能上桌也是皇帝全权做主,章惇连一点建议都不能提出。
章惇之前联系的那几家是属于不管是谁做皇帝都能上桌的那种,也只有和这几家先通好气了,让这几家知道其中的厉害并稳住这几家,这样在计划实施的中,这几家才会按住自己的贪婪之心不会提前进场,引发不可控的局面,造成更大的动荡。
哲宗皇帝见章惇提出计划后干净利落的就出宫了,知道从这一刻开始章惇就已经开始避嫌了,也表明了章惇的态度,不由感到章惇对自己的忠心。
章惇走后,哲宗皇帝开始反复衡量章惇的计划,思量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达成目的,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平叛的速度,如何利益交换来平衡朝中的势力对于哲宗皇帝来说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叛乱发生后,将事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快速平定叛乱就成了重中之重。
对于如何平叛,哲宗皇帝决定找个信得过的懂军事的亲近之人询问一下,于是想到了李宪。
李宪以中人(即宦官)为将,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转战于西北边陲。在宋神宗时,屡次参与监督、指挥边境的征讨活动,能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并取得胜利。一度兼管财政,节省冗费十分之六。
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北宋乘夏廷内乱,调集熙河、麟延、环庆、泾原等五路大军二十万攻夏。宦官李宪任熙河经略使,率熙、秦两州军队为一路,由熙州(今临洮)往北,攻击西夏背面。八月,李宪以大将李浩为先锋,由今临洮出发,翻越马衔山,至康古城(今榆中境内),进而取西市新城(今榆中三角城),九月二日,攻克兰州。
李宪设帅府于城内,并建置兰州。次年正月,宋廷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兰州归入北宋版图。
李宪中人(宦官)出身,深受宫里的信任,然而却不受高老太后的待见,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先是被高老太后降为永兴军路副都总管、提举崇福宫。次年,降李宪为宣州观察使、提举明道宫。
元佑三年(1088年)闰十二月,李宪因明道宫使任满,请求告老致仕,被除授为右千牛卫将军、分司南京,准予居住陈州。
元佑五年(1090年)十二月,李宪再任延福宫使、宣州观察使、提举明道宫。
次年五月,哲宗准许他“任便居住”,至同年八月,又同意他以右武卫上将军致仕,但因中书舍人孙升谏阻,而收回成命。
元佑七年(1092年)六月,李宪逝世,终年五十一岁。
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有重兴西北军事之意,遂追赠李宪为武泰军节度使,赐其谥号为“敏恪”。至绍圣四年(1097年),改谥“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