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人物小样:王秉春(1 / 2)

如四凤子一样,我们都是不务正业的人。

而我们在细节上又有差异,导致我们不务正业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

四凤子有不错的家庭背景,而我没有;

四凤子有安分过日子的先天条件,而我没有。

具体点说,四凤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穿上了皮鞋,已经能买三十块一条的牛仔裤,而我的脚还在烂泥里,我的半截腿还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我试着简单猜测了一下,四凤子大概有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

再大胆点猜测,她应该还得有三个姐姐。

从书里呈现出的内容来看,任何一个方面来比,四凤子的三个姐姐都远不及她。

老幺的身份地位、平安镇高干子女、一份不错的工作……

她不拼,也已经赢了。

而我,必须得拼。

不是爱拼才会赢,是不拼就得死。

她不拼,和董老师组成的小家庭也能给她以庇护,而我要是不拼,就真的可能得饿死。

饿死自己,还有兄弟姐妹……

……

神州地大,各有特产。

我的家乡,因两样东西而闻名天下。

一者,一种把各样木头做得精巧而使之身价发生变化的技艺;

二者,一座来东南旅游必到的影视城。

我老爹也曾设想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木雕匠人。

为此,他把我送到了吴中生老先生的府上学艺,那可是村里的顶级师傅。

为此,老爹赔上了许多的笑脸,并拿出了家里为数不多的家资。

我很争气,一凿子下去,毁了老先生的一块上好鸡翅木。

送我回来的时候,吴中生一边摇头叹气一边对我老爹说:“老王啊,虽然咱年轻的时候为了春妮有点恩怨,可那都是陈年旧事了……

“你就算还恨着我,也不能让你儿子来祸害我吧?”

一顿毒打……

恨铁不成钢是一方面,我估摸着还是因为我间接揭了老爹的伤疤闹得他没了颜面。

我就不明白,那个成了我师娘的胡春妮有什么好?

横看竖看,都不及我妈好看……

绝了一条路,自然要想别的辙。

随着离乡的大潮,我走上了一条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大路。

(当然,改变不是因为我选择了这条路,而是我通过这条路发现了别的)

如今有人问起我是靠什么起家的,我总会不无自豪地告诉他:提起老王当年的产业,那可厉害了!

“闲散空间物质深度与有效开发回收利用”,这么高端的产业你听说过吗?

这么大气的称谓,足可令来人竖起大拇指。

当然,也有蒙不住的时候。

那天碰到一个自称叫江河的人,就被他给识破了。

他朝我撇了撇嘴,并没有点破,我明白他的意思是说:这和我姓陈的不是同行吗?

直到如今,我当年从事的行业依然存在,只是发生了些微变化。

虽然产业得到了升级,但做法如出一辙。

你听——

“收旧手机、破手机、烂手机,二十元一个,以质论价……”

“收头发,收长头发,收可长可长的头发……”

这样的声音,每天在全国每个地方都能听到。

声音似乎来自于同一个人,但骑着摩托车的人却从未见重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