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欢胜久泰,现状堪忧(2 / 2)

钱亦文笑道:“好多药,用量都不大,但市场还是有需求。

“用量再小,从市场占有率上找找,不也一样吗?”

广庭荣一听市场占有率,不说话了。

一个666感冒水,到现在还没走出淞江呢。

那点销量,就靠着家前庙后这点关系户撑着。

要是没有这几家医院给面子,现在的命运,也和他的胱氨酸差不多。

英子随口问了一句:“广厂长,一斤猪毛能出多少原药啊?”

广庭荣说道:“一斤能出一两半……”

禇再良听了广庭荣的话,插了一句:“能出一两半?

“总含量是14.4%,出一两半,你是怎么做到的?”

一句话说得广庭荣愣眉愣眼。

正不知怎么接话,禇再良却已经低头沉思起来。

想了一会儿,自顾嘀咕了一句:“含有二十几种氨基酸……

“是不是把其它的都混到里头了?”

钱亦文岔开了禇再良的话头,问道:“广厂长,要是真大量生产,有那么多的猪毛吗?”

广庭荣说道:“我当种猪场场长的时候,总和养猪场、屠宰场交往了。

“原料不成问题。”

钱亦文总算是明白了,广庭荣积极的原因,原来在这里。

无利不起大五更……

他的手里,原来有一条产业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要一生产,原材料的事儿肯定是得他去办。

不用问,种猪场的场长,肯定知道哪里母猪多。

而且,中间一定是得有点账算……

离厂门口还有几百米,广庭荣叫停了车子。

“让他俩看见了,不好。”广庭荣嘿嘿一笑,下了车。

钱亦文心中暗笑。

三个人各有自己的小九九,这买卖哪能干好?

进了厂,袁清河热情接待后,提议先去会议室坐坐。

钱亦文没同意,直接就奔了车间。

车间里,看到了他所担心的一幕。

十几个工人,正在熬药……

曾有八十年代小药厂厂长说:所谓药厂,就是老百姓用小锅熬药,我们用大锅熬……由此,当时标准之低可见一斑

并排架在土灶上的二十几口大锅,冒着热气。

有人添火,有人搅动,有人拿着长把大水瓢,连渣带水地往大铁桶里舀着药液。

大铁桶上,蒙着一块纱布,权当过滤。

两个工人,系着油黑锃亮的皮围裙,正抬过一袋子药材。

解开了袋子,一把大铁撮子伸进袋子里。

看着工人往锅里倒药的时候撒在地上的药材,钱亦文默默在远处关注着。

我倒要看看,掉到地上的,一会儿你怎么处理……

果不其然,工人目测了一下,大概是够量了,把袋子拎走了。

回头瞧见了几位厂长,悄悄把地上的药材扫起来,倒进了锅里。

钱亦文皱皱眉头。

要说中药的熬制提取没啥技术含量,他知道。

前世,都到了二十一世纪了,还有很多村里人,自己在家架几口大锅,土法熬药。

然后,把熬好的汤水卖给药厂。

药厂精细提炼后,再用于制药。

照片拍摄年代并不久远。关中某地,几个人正在熬制刺五加,然后卖给药厂……

可是……眼前这一幕,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指了指大铁桶,钱亦文问袁清河:“袁厂长,这就算完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