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董家需要花钱郎(2 / 2)

“四岁的时候,就决定这一辈子不要孩子了……”

四凤子若有所悟,点了点头。

英子见四凤子的态度有所缓和,也在一旁劝道:“四凤子,早点要一个行,大伙都能帮你伺候伺候。

”买卖上的事儿,你也不用怕。

“大伙儿帮你维持着,耽误不了你挣钱。”

俩老太太一听,更来劲了。

英子妈说道:“孩子没生的时候,我帮你看摊儿。

“等生了孩子,我就给你经管孩子去。”

四凤子妈也说道:“我也行!”

四凤子低头想了想,说道:“那等树果过来再说吧。”

英子妈一听四凤子松口了,来了精神。

回头对钱亦文下了死命令:“明天赶紧找你大爷。

“三十六厂,不是就有学校吗?

“调过来,那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就这样,没过多久,董树果的工作关系,也过到了春城这边。

虽然,学校不大,是个制鞋厂的子弟中学,但董树果也很满意。

从此以后,不用每周就盼着那一天能见着媳妇儿了。

而且,省城里的学校再小,说出来,也总比在吉春的中学要体面很多。

学校里的人,都知道是托了曾繁宇的福才进来的,也是没人敢贬低他这个小地方来的人。

更何况,校长还是曾繁宇的亲外甥……

调董树果来春城的事儿,钱亦文本打算是想求大爷了。

只是,来回路过三十六厂的子弟中学时,看着长满荒草的操场,钱亦文就没和大爷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十六厂,干活儿的人都少了,还能有多少孩子在这上学?

没孩子,老师就开始跳槽。

越没有老师,学生就越少……

一次给曾繁宇送红利的时候,他顺便提了一下,说了说小舅子两口子的实际困难。

领导听得真切,心中自然明白钱亦文不能无故和他闲扯这个。

曾繁宇说道:“小钱哪,两地分居,可不是个事儿。

“我来帮你解决一下吧。”

钱亦文赶忙说道:“那可是太感谢曾叔了。”

曾繁宇问道:“他是什么学历?现在在哪儿教书?”

钱亦文说道:“大专学历。

“毕业后,先是在我们镇中学上了几天班,后来因为表现不错,被调到吉春县中学任教了。”

“教中学的?”曾繁宇说道,“正好,我外甥在红光制鞋厂的子弟中学,改天我给你问问。”

钱亦文心知,领导说的问问,那就是没问题了。

自己的外甥都去当校长了,安排个教员还是个事儿吗?

果然,没过多久曾繁宇就亲自打来电话,说已经给他说妥了。

吉春那边放人,这边就能马上接收。

想让吉春放人,那还不容易?

好工作,向来都是进去难,出来容易……

<PS:四凤子是作者捕捉到的一个时代典型。在1986年放弃了铁饭碗,在一个售货员还是光鲜职业的年代里,勇气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