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住一晚自己的四合院儿(2 / 2)

“你帮我买两张后天去羊城的车票,就行了。”

大春儿说道:“没问题,保证明天晚上之前,给咱们送过来。”

大春儿走了之后,王秉春问道:“你这都整几处窝棚了?

“我有点不太明白,你到底想在哪儿落脚。”

钱亦文想了想说道:“落脚,还是得在三合堡,还是得在吉春。”

王秉春不解地问道:“人家都奔着大地方,你咋还老惦记着回去呢?

“既然不想出来,你买这么大个院子有啥用?”

钱亦文看了看王秉春,说道:“这不是寻思着来来去去的,有个落脚的地方嘛。”

王秉春说道:“两万多块钱,就买个破院子落脚?

“有那两万多块钱,都够住半辈子宾馆了!你是咋想的?”

钱亦文看了看王秉春,没言语。

老王还年轻,修为尚浅。

有些话,和他说了,他也理解不了。

住宾馆划算,谁还买房子干什么?

大春儿走了之后,老王喝了小半斤的二锅头,

……

香山南麓37号。

大春儿开着车,带着钱亦文和王秉春一路盘山而上。

三人下车后,钱亦文上前按响门铃。

一个三十几岁的中年妇女隔门相问:“同志,你有事儿?”

钱亦文躬身向前,微笑答话:“王嫂,我姓钱,从淞江来。

“您不认识我了?

“我和领导约过的……”

宰相门人三品官,这个门里的每一个人,都值得他尊重。

王嫂一笑,打开了门:“想起来了,想起来了!

“领导交待过了,快进来吧。”

钱亦文转身,见王秉春正和大春儿从后备箱里抬出旅行袋来。

到了门口,王秉春停住了脚步,对大春儿说道:“大春儿,我看这沿途的风光挺好的,你带我四处转转吧。”

大春儿一脸茫然,看了一眼离自己不到两米远的房门。

但王秉春已经把袋子放下了,他也只好松了手。

老王对钱亦文说道:“我俩转一圈儿,一会儿在门外等你。”

说完后,转身走了。

大春紧赶了两步,磨叨了一句:“有啥好转的?再往上,就不让走了……”

王秉春说道:“不要紧,那咱往回走。

“你带我去蓝靛厂、火器营儿看看。”

大春儿一边回头回脑,一边问道:“那破地方有啥好看的?”

“去见个朋友……”

“谁呀?你咋没说过呢?”

“你不认识,松老三!”

大春儿闻言,忍不住浑身一抖。

你是哪个时代的人?怎么还认识松老三……

王嫂叫了两个人出来,把大旅行袋抬了进去。

王嫂对钱亦文说道:“领导说,他书房安静,请您去那儿。”

钱亦文笑了笑,躬身说道:“那就麻烦王嫂了。”

书房门外,王嫂轻轻敲了敲门,得到应声后,退了下去。

“领导好!”钱亦文微笑着走进屋来,“没打扰到您吧?”

正在悬腕挥毫的领导,顺手指了指桌边的椅子:“说什么打扰不打扰,这不正在等你嘛!快请坐……”

领导放下手中的笔,擦了擦手。

对钱亦文说道:“我听你大爷说,昨天就到了,怎么没来这里住?”

钱亦文说道:“领导,昨天到京的时候,已经挺晚了。

“没敢来打扰您,就在办事处住了一晚。”

瞄了一眼领导的字,钱亦文说道:“领导,您这《受禅表》还差一行了,为什么不写完呢?

“正好也让我从旁学习一下。”

领导抬眼看了看一直没有落座的钱亦文,重又操起了笔。

“好,那我就写完它。”

领导一边润笔,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问道:“小钱,你知道这《受禅表》的来历?”

钱亦文说道:“略知一二。”

“说说看……”

“领导……”钱亦文说道,“这是汉献帝让位给曹丕的时候,为了体现曹魏的仁心而立的碑。”

“知道是谁写的吗?”领导问道。

钱亦文说道:“领导,据说这块三绝碑是王朗撰文、梁鹄书写、钟繇镌刻。”

领导停了笔,抬眼看了看钱亦文。

钱亦文低头看去,因笔锋停顿的缘故,一笔悬针竖变成了“短粗胖儿”,还积了许多的墨。

钱亦文赶紧拿起一旁的小块儿宣纸,盖了上去。

“接着说啊……”待钱亦文取走了纸,领导又开始蘸墨落笔。

钱亦文略一沉吟,说道:“领导,我就知道这些。

“还是路过中州的时候,恰巧走到了书家楷模钟繇的故里,听当地人说的,别的就不知道了。”

我们平常说的“楷模”,还真的就是来源于把楷书写得非常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