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们还在反复琢磨。
恐怕还得需要一段时间。
毕竟,现在匠人们连碳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也不知晓。
更别提,钢中碳含量的鉴定了。
这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阶段。
制作炮管、铳管需要韧性好,延展性,同时还具备一定强度的‘铁’。
需求催动下,匠人们根据经验,不断反复试验。
最终,凭借经验,找到制作方法。
未来,必然有人会出于好奇,去探究其中的元素,以及在冶炼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慢慢往更细微的方向研究。
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历史上,西方的现代科技,也是由此衍生。
“另一个工作区,主要是制作水泥,水泥以熔浆的形势,从高炉内流出,随着冷却会形成类石头的块状物,需要重新进行粉碎处理……”
在朱棣的讲解中。
朱元璋一群人参观了水锤坊。
在福建他们就见过水锤。
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这里的水锤坊,规模更大。
一个区内,就有上百个水锤。
无论是铁,还是水泥块,都要经过一个个力量大小不同的水锤捶打。
虽然十分嘈杂。
可也十分壮观!
从水锤坊出来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棣指着百步外的厂房,“父皇,前面是制作铳管和炮管的工坊。”
闻言,朱元璋不由加快脚步。
朱标等人眼中也流露出迫不及待之色。
朱棣把众人神情收入眼中,笑笑,加快脚步。
“王爷!”负责工坊的大匠等在门口,见朱棣走来,给朱元璋行礼后,带着朱元璋等人走了进去。
入门就是一排排小炉子。
朱棣介绍道:“父皇,这是坩埚炉,锻造后的铁重新融化,用来直接铸造炮管,或者定型成铁棒,等到下一道工序,钻孔制作铳管……”
朱元璋拿起旁边摆放的一摞摞铁棒,掂量了一下,目光投射到前面。
朱棣忙带着朱元璋来到立式钻孔,脚踏‘车床’。
一个壮汉坐在车床侧面,蹬着脚踏板。
一名匠人,紧盯着被固定在立式车床中间的铁棒。
尚且微微泛红的铁棒,在钻头研磨下,不停卷出一圈圈铁屑。
朱元璋看着,说道:“和你之前提供给朝廷的那种手摇式车床不同。”
“嗯。”朱棣笑笑,“这是他们洪武十六年才搞出来的,基本原理差不多,就是把手摇式车床立起来,放大,匠人在制作铳管过程中,有感于,手摇力量太小,制作慢,所以才搞出这种立式脚踏车床,这种车床,一架,每天能制作三十根铳管,若非他们改进了车床,孩儿新编练的四个混成协,恐怕也无法全部装备来福铳……”
朱元璋仔细盯着两个匠人相互配合制作铳管的过程。
笑道:“等参观完工坊,就去看看你的五万陆军。”
随后,朱元璋亲自动手,踩着脚踏板,在朱棣的协助下,制作了一根铳管。
朱元璋拿着已经淬火冷却的铳管,擦着汗,转身把铳管交给朱标,笑道:“这根铳管父皇送给你了。”
“儿臣谢父皇。”朱标接下后,含笑谢恩。
后面,百官纷纷狐疑对视,暗道:‘陛下此举,想要表达什么?’
皇帝的每一个动作,都不能等闲视之。
而此举,肯定暗含深意。
只是大家一时间猜不透罢了。
朱棣看了眼朱标,笑着点点头,继续带着朱元璋在厂房内参观。
参观铸炮坊后。
要从后门出门时。
“张师傅,我认为必须建立新的度量标准,并且以十倍累进……”
经过铸炮坊后门的一个房间时,朱元璋听到里面传来的争论声,好奇停下脚步。
狐疑看向朱棣,“咱好像听到了原吉那小家伙的声音了?”
朱棣点头,“就是原吉和其他几个孩子,正在和几个大匠为了长度如何细分争论,咱们现在最小的一寸,精度太低,十分不利于作高精度的东西……”
“去看看。”朱元璋来了兴趣,好奇推开门。
里面众人被推门声惊动,瞬间息声。
夏原吉等人看到是朱元璋时,忙行礼:“拜见陛下!”
朱元璋摆了摆手,看了眼摆放在旁侧,写满了东西,还配有尺子图案的黑板,笑问:“原吉,和师公说说,你们在争论什么。”
夏原吉领命后,转身,指着黑板,“师公,我们正在对一寸,进行等分,可三等分,十等分,无论是怎么分,总是无法进行再次等分……”
朱棣含笑听着。
当然不好分了。
一寸3.33厘米,越往后面分,就越发难分割。
其实,现在只要分割到毫米就满足需求了。
“我们希望重新确立一套长度标准,我们提出两种设想,一、以一根发丝的直径为度量长度的最小单位,然后以十倍的关系进行累进,这种办法的精度是足够了,可在标尺上刻画发丝的距离,现有的条件做不到……”
“二、取十粒大小均匀的黍子,以一粒黍子的直径为最小单位,按照十倍的关系,进行累进……”
“黍子满足两个条件,他的直径很小,同时,现有的条件,黍子的直径,可以在标尺上刻画出来……”
朱棣听的眼睛不由一亮。
十倍关系累进。
其实就是十进制。
度量单位采用十进制有个很大的优势。
那就是每个单位都是加个零,或者减个零的关系。
便于计算。
这对于实际应用中的便捷性十分大。
“我们反复试验,一寸始终无法容纳整数倍的黍子,现在张师傅他们认为,如果重新推翻设置全新的长度单位,就意味着,工坊所有的一切标准,都要重新推倒,就连现在军中使用的火铳、火炮,都因为新标准,要么专门保留一套弹丸制作设备,要么极有可能,在新标准确立后,全部退役,耗资太大,张师傅他们舍不得现在这些家当,也担心给我师傅增添麻烦……”
朱棣若有所思。
现在设立全新标准,的确意味着,现有的工坊设备,以及制作出来的成品。
都面临着退役。
火铳、火炮使用的弹丸,或许能想办法克服。
但工坊设备,肯定要全部大换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现在这套度量单位,的确已经严重制约了技术发展。
朱棣看向夏原吉和几名大匠,“不要担心钱,我们技术发展,已经被度量精度严重制约了,现在不改,将来迫不得已改,投入必然更大,你们先按照黍子直径,以十倍关系,搞一套全新度量标准出来,搞几个小型车床,咱们试一试效果如何。如果反复讨论后,无法确定路线,咱们就把所有的路线都试一遍,找出那条最好的路线!”
原吉几个孩子激动笑了。
就连几个固执的大匠也笑了。
……
看的众人面面相觑。
朱元璋勉励夏原吉等人几句,从研讨的小房子内出来,好奇问:“原吉他们高兴,咱能理解,怎么那几个反对原吉等人提议的匠人,也高兴笑了?”
朱标、常氏等人纷纷看向朱棣。
朱棣苦笑摇头,“父皇,你被那几个大匠的憨厚给骗了,他们巴不得折腾试一试所有路线呢,可又担心浪费钱,我生气,故意唱白脸,糊弄原吉等人,等着我发话呢!”
这群匠人‘狡猾’着呢。
虽然还保留着,对权力的畏惧。
不敢在他面前一哭二闹三上吊,要人才、要经费。
可却通过这种办法来达成目的。
他早看出来了。
原吉他们还年轻,才没有发现,这几个大匠在利用他们唱双簧。
朱元璋看着朱棣丝毫没有因此生气,若有所思。
参观到现在。
看着那些匠人和老四相处的方式。
他隐约找到,一样的匠人,在大明不行,来了东番却屡屡创造出新成果的原因。
老四给了匠人极大尊重。
极大支持!
大明能吗?
他倒是愿意给。
只要有利于大明,有利于朱家天下,他什么都能做。
可这种对匠人尊重、支持的风气。
大明现在那种尊贵卑贱,陈腐之气,能容忍吗?
风气不改。
恐怕朝廷就是把老四这套技术全都照搬回去。
也不会有鸡笼屿这般欣欣向荣,更别说发展创造了。
大概率,会像贫瘠土地中的庄稼,病恹恹。
想要改变风气,绝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何况,他都这个年纪了。
还能再活几年,都不清楚。
总之,老天爷,绝不会再给他二十年了。
恐怕十年时间,都未必肯给他。
标儿明白,他送那根亲手制作铳管的用意吗?
这根铳管是他身为帝王,在鸡笼屿亲手做的。
代表着,他希望,全面学习老四燕藩治下的一切!
眼下老四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不会再费力不讨好,推动大明变革了。
哇!
皇女一声惊呼,打断朱元璋思绪。
原来,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高墙门口。
顺着大门向内看。
里面竖立着八座高耸,冒着滚滚浓烟的巨型铁炉子。
“这就是高炉吧?”朱元璋询问同时,眼睛紧盯高炉,脚下步伐不由加快。
朱棣忙跟上。
其他人也迫不及待紧随在后。
随着靠近高炉。
热浪扑面而来。
火红的铁水流出来,直接流入一个个模具中。
匠人们两人一组,光着膀子,用铁钳子夹着模具去远处,一口口生铁锅倒扣摆放在旁边。
朱元璋目测,微微惊讶。
至少有上万只铁锅!
“王爷,你们制作这么多铁锅做什么,要贩运回中原售卖吗?”胡惟庸突然插口询问。
所有人齐齐看向朱棣。
这么多铁锅贩运回中原。
对中原的冲击十分大。
更主要,这得让朱四郎赚走多少钱?
他们就是不清楚此处制作铁锅的成本,但也判断,如此大的高炉炼铁,铁锅的成本一定极其低廉!
朱棣瞥了眼胡惟庸,却笑着对朱元璋说:“父皇,这批铁锅,孩儿准备发放给将来吕宋治下百姓,收拢民心的同时,以此为报酬,换取吕宋百姓,为新朝有偿徭役,建设新朝,未来,吕宋要建设官道、孩儿的王宫、农田水利等等……”
这个时代。
中原的铁锅。
那就和后世的芯片一样。
属于卡脖子技术。
历史上,朝廷就靠着卡住铁锅,就能让草原人,连煮饭的锅也没有。
不光草原。
大明周边倭国、吕宋这些地方,做饭用的锅一直都是硬通货。
一口廉价铁锅。
足以稳定民心,让吕宋百姓,欢天喜地的服徭役,建设吕宋了。
反正,这种铁锅,对于东番来说,简直不要太容易了。
一炉生铁水,一两吨,就能炼制数百只,上千只铁锅。
而为了给朝廷制造点震撼,又增加了几座高炉。
总共八座高炉。
产能也没处用。
唯一的难处,就是铁矿石。
不过,这玩意儿,周围的占城、南朝十分欢迎他的海船去购买。
那些王族,到处以各种罪名抓青壮,然后扔到矿山内采铁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搞得天怒人怨同时。
每年从他这里换取大量丝绸,陶瓷制品,满足其穷奢极欲。
他也乐的如此。
他在等,占城、南朝民怨沸腾的时候,便可乘机出兵,救民于水火,一举两得。
“父皇,我们规划不合理,导致制作的高炉多了,现在产铁量太大,没处用,用来制作铁锅,为将来统治吕宋做准备,很合算……”
朱棣故意在众人面前凡尔赛。
就差暗戳戳说:想要这些高炉吗?只要你们出得起价,我可以打包售卖!
在场都是些老狐狸,岂能听不出朱棣的暗示。
不过,这种凡尔赛的嘴脸太讨厌了。
百官暗暗咬牙。
很多人冷哼暗道:“等你朱四郎攻打吕宋战败,有求于朝廷时,朝廷再和你谈判吧!”
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朱棣想和朝廷谈判。
但他们不想这个时候谈。
吕宋集结了十八九万兵力。
朱四郎若是打败呢?
到时候,再谈判,朝廷就能占据上风了!
朱元璋参观炼制水泥的高炉时,见到了王靳宓。
从冶铁坊出来后。
朱元璋询问:“你的学生,怎么全都安排做这些奇巧研究了?”
参观下来,老四的学生几乎都是如此。
一会儿,老四要待他们去参观春晓和民丰的大药房。
貌似,老四的学生,全都做了些杂术之事。
朱标看向朱棣。
这个问题,他早发现了,也充满好奇。
只是不方便问罢了。
终于忙完年终终结了,明天开始,恢复一万字保底更新,这几天,忙的每天连细纲的内容都写不完,在这里,给各位书友大大郑重鞠躬道歉。
最后,能不能再厚脸皮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