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古法护肤品(2 / 2)

江枝把蚌壳倒出来,吩咐谭氏:“谭嫂,你把这些河蚌壳再洗干净,另外放锅里煮过晾干。”

谭氏闻言就拿着篮子走了。

江枝则拿着那包药进了专门准备的一间房。

这里就放着一些精油和酒精,这些都是在山上蒸馏好再运下来的。

除去江枝、巧云和二瑞三人,就连谭氏合香都不许进。

巧云跟着进来:“娘,你这是准备做什么?”

江枝道:“做护肤的,以前一直都想做,总感觉没那个心情!”

巧云一脸懵:“什么护肤品,是香脂吗?”

江枝点头:“对,就是做能保护皮肤的药膏!”

在现代时她不喜欢化妆,每次说做些自己用的护肤品也懈怠。

可听在巧云耳中,自然是以前婆婆农活劳累,根本就顾不上手脚皴皮开裂。

古代女子用的化妆品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就是香膏、面脂和口脂。

制作这三种膏的原材料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质,古代常用芝麻油和蜂蜡,也用动物的脂肪如牛髓、猪油等;

二是各种芳香植物,如佩兰、藿香、丁香等。

制作的基本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香料放到油中浸渍,有时通过“蒸”、“煮”等方式加热,让香料中的芳香物质更多地渗到油脂中。

得到富含香气的油脂后,再加入蜂蜡成膏状,或者加天然朱砂、青蒿等配出不同颜色。

而粉底一般为两种。

一种是铅粉,由白铅研磨制成,质地细腻、色泽洁白,但由于含有毒性,长期使用对健康不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种是米粉,则是由米制成,是一种天然材料,缺点就是一动就簌簌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粉底,如用细粟米加入西域香料制成的“迎蝶粉”,以及用益母草灰、石膏、滑石、蚌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等。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

为了防止那些美白产品带铅粉,江枝准备自己做一个中药护肤品。

细辛、玉竹、辛夷、白附子、怀山药、川芎、白芷、黄芪、瓜篓等中药碾成粗粒,再用酒精浸泡一夜。

第二日,一罐没有动过的猪油被搬出来了,这还是贺房时杀猪用猪板油炼好存着的。

用干净的砂锅猪油慢慢化开,然后就浸泡在酒精里的药材连酒全部倒进猪油里。

剩下的过程就是用猪油熬药,这需要七沸七凉。

当锅里猪油沸腾起来就需要挪开,放凉凝固后就再放火上熬到沸腾,再挪开放凉,周而复始、重复七次。

在这一热一冷的过程中,药材的药力完全透出,浸泡药材的酒精也挥发完,不会刺激到皮肤。

等最后一次沸腾,江枝就用细布把里面的药渣过滤出来。

再把颜色已经变成淡黄的猪油一小勺一小勺装进煮过的蚌壳里。

两片壳装满,待油稍微凝固合拢在一起,一个完美的蚌壳油就完成了。

只是这一个一个的装,累得她够呛,装到最后腰酸背痛、眼睛花。

江枝捏一个小蚌壳在手上,心里遗憾:可惜不是海蛤蜊。

小河蚌个小,壳也薄,指头粗的人使劲一抠就得掏空一个。

唯一的好处就是方便携带,还没有成本,两天时间村民就帮她捡来半背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