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2 / 2)

京城是始发站,梁江涛提前十分钟进入包厢,发现包厢里已经坐了三名乘客了。

软卧是有门的包厢,一个包厢四个人,两张上下铺对着,比硬卧要宽敞不少。

算得上是火车中的“商务舱”。

这三个人,有两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看样子像是生意人。

还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儿,皮肤白皙,面容姣好,扎着一个大马尾,身穿白色羽绒服和蓝色紧身牛仔裤。

两个大叔已经开始天南海北地聊起来了,女孩儿在一旁静静地坐着,看神情有些不自然,不停打量着包厢,看来,软卧的构造让她有些顾虑。

一个年轻的女生,和几个男人睡在一起,多少会有些惧怕吧。

看到梁江涛进来,是一个年轻帅气的男性,明显舒了一口气。

年纪差不多的人能让她感受到一定的安全感。

梁江涛放下行李,坐到了铺位上。

卧铺的惯例,晚上睡觉前,大家都是借坐在一层铺位上的。

坐了一会儿,火车响起汽笛声,咣当咣当开了起来。

乘务员上来换票,送热水,然后坐到一旁的椅子上打盹。

软卧是有包厢服务的,把水壶放到包厢外,乘务员会给接水。

乘务员还有看门的任务,防止其他车厢的乘客到软卧包厢里乱逛,打扰贵客休息。

这个时代,有很多站票乘客,在硬座车厢里连站的地方都没有,被挤得四处乱窜。

有些到卧铺车厢里蹭地方,所以乘务员只要看着不像卧铺车厢里的,就会查票。

时间长了,他们眼睛都很毒,几乎能一眼看出是不是这里的。

软卧车厢更是有专门“守门员”,不会让无关人等进来。

还有人往餐车走,花钱吃一顿饭,能坐着待一段时间,俗称“买座”,不然的话,餐车也没啥生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外面都不会乱花钱。

何况,餐车的饭菜又贵又难吃。

大部分站票乘客都是低收入群体,很多都是农民工、学生,谁都不想当冤大头,一般都是自己带桶装方便面。

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硬座车厢里各种味道混杂。

现在冬天还好,尤其是夏天,泡面味儿、汗味儿、脚臭味儿、厕所味儿、香烟味儿交替入鼻,各色人等如同蝗虫,还没有空调,简直是人间炼狱。

相比之下,软卧车厢就像“天堂”一样。

刚才上来之前,梁江涛特意去硬座车厢看了一眼,这才始发站,已经人满为患了,都争着抢着往上挤,就算有座也得挤,为了给自己的行李找一个“好位置”。

老百姓苦啊。

这就是经济发展不足的现状。

想到这一点,梁江涛更觉得提前修建高铁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同时也觉得浑身上下更有干劲儿了。

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才能享有体面舒适的生活,这是必然的路径。

梁江涛坐在包厢里,听着他们聊天。

过了一会儿,算是听明白了。

两个人都是燚城的老板,一个做建材的姓张,一个做贸易的姓李,都是来京城出差,之前并不认识。

生意人都得是社牛,到车厢后立刻发现了老乡,几句话就熟悉了,颇有点儿他乡遇故知的味道。

于是开始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

“唉,现在真是生活好了啊,以前买软卧必须要县团级,像咱们这样做买卖的,哪里能享受这样的待遇?”老张道。

“说是县团级?但只要有工作证和介绍信,也是能买到的。全国才几个县团级啊,只给他们坐,铁道部不得赔毁了?”老李道。

“这倒也是,不过那也得是干部,咱们做生意的就别想了,还是改革开放好啊!”老张继续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