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一应开销哪里来?如今府库钱帛有些捉襟见肘。”县衙小吏问道。
县令瞪了一眼小吏,“朝廷自有安排,吾等只管执行陛下诏令。”
“诺!”
县衙小吏拱手应诺一声,随即退出县衙中堂。
咸阳,国师府。
傅业清在国师府显得有些无聊,因为所有事情都不需要他亲力亲为,他只需要说出一些想法即可。
傅业清准备把房车放进储物袋中,他要出去降妖除魔。
刚把房车放入储物袋,扶苏拿着一个番茄走了过来。
“给,师傅。”
傅业清笑着摇了摇头,“为师不爱吃生番茄。”
扶苏见傅业清把房车收入储物袋中,询问道。
“师傅,你要去哪儿?”
“为师,闲来无事,准备出去云游一番,斩尽这天下妖魔。”
扶苏一听,来了兴趣,拉着傅业清的胳膊。
“师傅,能不能带上我,徒儿也想跟师傅出去降妖除魔。”
“呃……”
傅业清有些迟疑,毕竟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公子,要是他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好跟政哥交代啊!
扶苏继续哀求道。
“师傅,你就带上徒儿嘛!徒儿绝对听师傅的话。”扶苏像个小孩子一样求着傅业清。
其实扶苏现在年龄也不大,也就二十岁左右,这一世的扶苏没有什么烦恼,与秦始皇的关系也没有闹僵。
傅业清拗不过扶苏只得点头答应,不过再三确认。
“你真的不会害怕?”
“嘿嘿!有师傅在,徒儿怎么会害怕?”
傅业清一阵无语,要是与鬼怪打起架来,不知道能不能管得过来扶苏。
“徒儿,你去宫里与陛下说一声,只要陛下同意你出去,为师就带你出去游历一番。”
扶苏躬身行礼告退,转身前往咸阳宫而去。
咸阳宫偏殿。
秦始皇端坐龙案前,正在批阅奏章,赵高悄悄走近,躬身在秦始皇身边低声说道。
“陛下,扶苏公子求见。”
秦始皇放下手中奏章,淡淡吐出一个字。
“宣。”
“诺!”
赵高躬身应诺。
扶苏得到应允后,整理了一下衣冠,大踏步进入咸阳宫偏殿。
扶苏走到龙案下方,伏地跪拜。
“儿臣,参见父皇。”
“吾儿免礼。”秦始皇一脸笑意,怎么看扶苏都觉着顺眼。
这一世,扶苏并没有忤逆过秦始皇,甚至都没有争吵过。
“吾儿,今日来可有事?”
“父皇,儿臣在咸阳也没事可做,想跟师傅出去游历一番,增长一些见识。”
“好!出去增长一些见识也好,跟着先生为父也放心。”秦始皇没有片刻迟疑,一口答应。
“谢父皇成全。”扶苏脸上挂满笑容,咧开嘴笑道。
扶苏离开咸阳宫偏殿,望着天空长出一口气。
其实扶苏来咸阳宫之前,心中是有一点忐忑不安,因为他怕秦始皇不同意,自己与师傅出去游历。
扶苏又回到国师府。
“怎么?陛下同意了吗?”
扶苏点头。
“那好,跟着为师走吧。”傅业清话音一落,唤出麒麟剑。
傅业清与扶苏踏上麒麟剑冲入云层,他第一站准备去巴蜀酆都,也就是现代的丰都县,又称为幽都,鬼国的京都。
蜀郡,酆都城。
傅业清与扶苏走在酆都城中,扶苏四处打量,看着来往的行人,见他们面色有些苍白,与正常人有些不一样。
扶苏疾走几步,上前拉着傅业清的胳膊问道。
“师傅,你看他们面色与我们不一样。”
其实这个问题傅业清早就发现了,只是一直没有声张,他一看这事绝对不简单。
“无事,这里都是这样?徒儿知道这是哪里吗?”傅业清反问道。
扶苏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知道?”
“这里是幽都,传说鬼王在这里居住。”
扶苏闻言打了一个哆嗦,“师傅意思是,这里是鬼城。”
傅业清点头。
“不错,现在知道害怕了吧。”
扶苏硬着头皮,挺胸抬头,嘴硬道。“有师傅在,徒儿怕什么?”
傅业清懒得理会扶苏,继续在这城中闲逛,其实在这城中,除开百姓有一些面色苍白外,与其他地区百姓毫无一点区别。
傅业清带着扶苏走进一家客舍,问前台掌柜。
“掌柜,可还有屋舍?供我师徒二人居住。”
掌柜抬头打量一眼傅业清两人。
“二位是外地人吧?”
“正是。”傅业清没有否认,因为一眼就能看出来。
“有,要几间屋舍?”
扶苏拉了拉傅业清胳膊,在傅业清耳边轻声说道。
“师傅要一间。”
傅业清闻言一笑,伸出一根手指。
“要一间。”
“好,客官请出示照身帖。”傅业清把照身帖交给店掌柜。
店掌柜验明真假后,双手递还给傅业清。
“贵客,请收好。”
傅业清接过照身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店掌柜立即唤来一个伙计把傅业清领进房间。
傅业清一边上楼,一边询问店伙计。
“你们脸上涂满白色粉末是什么意思?”
“贵客可不能乱说,这是鬼王赏赐,我们去鬼王庙索求。”
“鬼王庙?”
傅业清还第一次看见,居然有人信奉鬼怪,信奉神明的百姓是一抓一大把,这信奉鬼怪倒还是第一次见到。
“你们信奉鬼王有什么好处吗?”傅业清是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问道。
“鬼王承诺,只要我们诚心供奉,百年之后不会让我们下十八层地狱,还会投一个好胎。”
傅业清暗自吐槽。
真是好大的一张空头支票,把这群百姓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傅业清相信这世间是有鬼怪,因为前面已经验证过。
但是,说这里的鬼王能管阴曹地府的事情,他还真有些不相信。
“你们是如何供奉他?”
说起这事,店伙计还有些自豪,“每隔一月,我们全城都会献上一位,年满十六周岁的花季少女,这个传统已经实行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