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爷,打听一下路,前面不远就是北山县城了吧?”
道上,李鱼停车向着不远处一位赶羊的大爷喊道。
“对,你就顺着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再有个半小时就能到了!”
听到大爷的回复,李鱼也是道了一声谢,随即便驱车离开。
二这已经是李鱼从京远市出来后的第三天了。
自从几日前送走那位犟种大爷后,李鱼便又交代了张志勇店里的一些事,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那幅“大阅图”。
那物件可是绝不能有闪失的。
至于赵家会不会再来找麻烦,李鱼也自然是考虑在内的。
同时他又跟刘诚和江河照顾着点店里。
如果赵家明着找麻烦,自然会有他们出面。
且自从赵铎来了那一次之后,赵家那边倒也并没有再有什么动静。
李鱼想来,赵家怕也是担心露出马脚,不敢再有动作。
而且他出来的时候,还用老办法去找过一趟赵盈盈。
赵家那边也并没有说出让赵盈盈把画取回来的事。
这说明,短时间内赵家应该不会有所动作。
至于江河和杨廷华那边安排的事情,也需要一定时间,按照江河的估计,最少也得是半个月的时间。
而李鱼自然也不能在那边傻等着。
既然有了孙侯的单子,自然是需要出来寻摸一下。
更何况从谭卫国和刘诚那边算是得了一些线索。
山北县隶属于锦阳市下辖。
而从京远市到山北县足有二百公里的路程。
按理说二百公里不应该走上三天,但李鱼一直是顺着一些较为偏僻的村庄之类的赶路,这一路上倒算是收获颇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是证实了谭卫国说的话,锦阳市这边的确是有点物件的。
就这三天的收获加起来,大小也有十几件了。
只是十几件里面,也只有一对儿同治年间锦地粉彩六方帽筒较为拿得出手,不过也让李鱼庆幸的是,这一对儿帽筒不是白地粉彩,而的是锦地粉彩。
大概就是这么个物件。
按照如今的市场价,也能卖个大几千的样子。
要不然价值可就要降低一倍以上了。
因为这种帽筒在同治和光绪年间是非常流行的,新婚燕尔一般都会买上一对儿作为装饰。
其中圆形的多,方体的少,白地粉彩多,锦地粉彩的少。
而李鱼收来的这种又是方体,又是锦地粉彩的,那自然算是较为有价值了。
当然了,毕竟是民间所用的物件,加上年份也不算长,就单论珍贵程度,自然也谈不上有多高。
不过凑到孙侯的单子里,显然是很说得过去了。
而李鱼之所以赶往山北县,而不是在周边村子里继续收,也是因为在道上的时候从一伙儿铲地皮的嘴里听说了一件事。
就是这山北县城,新搭建了一个大棚子。
说是弄个古董集散小集市。
虽说,一个小县城规模肯定不够,但毕竟是要新开,说不准是能淘到一些他需要的物件。
所以李鱼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