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成◎
流光易逝, 急景流年。
梅花绽放后凋零,冰得刺骨的积雪也在气温回暖之际渐渐融化。
但万物反复,枯败的枝丫重新抽出绿芽, 零落成泥的桃花杏花各种花在春风中飘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冬日始终不是终点,每年的春日也并非是唯一的起点。
起点年年有, 一转眼来到1966年。
这是个特殊的年份,不亚于1959。
此时的楚沁还不知道,但她却能感受到风雨欲来的气氛。
这几年她过得特别舒坦。
63年时村里建起一座砖窑,砖窑是九月份建好的, 九月底时烧出第一批的砖。
不过头批砖的质量不好, 摔在地上容易摔碎, 不适合用来盖房子。
村里负责烧砖的谷大爷又是调整湿度又是调整温度, 又烧两批砖后才烧出质量合适的砖块来。
当然, 前三批的砖也没浪费, 你家拿些我家那些,全部被村民们瓜分完了。
楚沁抢到五十来块,盖房子不行, 拿去盖鸡窝倒是很好使。
烧出第一批质量达标的砖时已是入冬的季节, 天气渐渐变冷,在初雪到来之际又烧出一批, 随后立刻停工,直到64年春种过后才再次复工。
都说好事多磨,砖窑也是如此。
进入64年年中, 前两批砖又建成砖窑, 前后两砖窑同时发力, 出品量呈井喷式发展。
乖乖, 不但在65年年中时存后够村里人盖的砖,更是在这之后卖给了隔壁几个生产队好些砖。
其中静水庄买了最多,因为他们生产队同样有钱,每年从机械厂得到的收益虽略逊于高树村,但还是盖得起房子的。
楚沁原先就觉得自己不能当出头鸟,必须“隐于市”。她不能成为第一个盖砖瓦房的人,她可以是第三个第四个。
如果还可以的话,她甚至希望全村人都能盖起砖瓦房。
楚沁却忽略了,农民们对于盖新房的追求有多么猛烈,在高树村准备盖房时,隔壁几个和机械厂合作的村子也在着手盖房。
高树村第一座砖瓦房在1964年年底落成,而村里第一个盖成砖瓦房的人家是村支书家。
这其实很正常,因为村支书家人口众多,且几乎都是壮劳力,如果以家庭为单位的话,他家每年年底拿到的分红是最多的。
在64年春季时村支书家便已着手盖房。还是那句话,因为家里人多,亲戚也多,人多力量大,房子盖得飞快。
楚沁当时也去帮忙了,顺带给自己攒点经验。
村支书家砖瓦房盖得不算大,也才五间房屋,而且面积颇小。
他家厨房甚至没推了重盖,五间房除一间堂屋外别的都是卧室。
楚沁摇摇头,觉得村支书的家忒杂了。
帮瓦房和黄泥房混搭,院前院后的木头房也没拆,看着有些别扭。
不过村支书的家人都很高兴,而一波一波去参观的村里人眼里也源源不断透露着羡慕。
第二家建成砖瓦房的人家是徐家,也就是徐老屠家。
他家家庭成员组成的结构和村支书家是很像的,同样算人口大户人家。
不过也不单单如此,他家最关键是女人特能干活。
徐家女人赚的工分能追得上壮年男人,楚沁还没崛起时她们才是高树村女村民的翘楚。
或许有村支书家比对着,徐家的房子明显盖得好看许多,不再是混搭了。
他家地势相对来说较高,同样用围墙把自家前后院都给围起来,或许正因如此,他们盖时会稍稍大胆些,除厕所外,全部都是砖瓦结构的房屋。
楚沁依旧去徐家帮了忙。
在村支书家时她是木工,到徐家了她就是水泥工。
徐家房子盖成正房加两厢的模样,规规整整的,她这稍稍有点强迫症的人特喜欢,一时之间也想把自己家的图纸推倒重新规划,但仔细考虑过后还是算了。
她家也挺美挺对称的,不需要学人家。
关键是她家方便,下雨天时除去厕所外非必要都不需要出门呢。再有就是她家就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厢房盖了能给谁住啊。
她觉得自己对盖房流程熟悉得差不多了,便开始着手盖,于是楚沁家成为村里第三个开始动工的人家。
然而她的房子在65年10月底才盖成。
为啥呢?依旧是那个原因:人。
或者说是人力。她家人少,平常也就纪竟遥和楚婶儿夫妻俩会来帮她盖盖。
杨小舅和杨大姨家不在本村,一周最多来一回。
再就是今年忙,多养了两百多只鸡和五十来头猪,甚至还多开荒了20来亩的菜地,村里人即使想帮助楚沁也有心无力,只有韩队长小唐等人偶尔来几回帮帮忙。
于是这一盖,就盖到十月底。
楚沁家是村里第三个动工的,然而却是第七个建成的。
她也不和别人比,她对自己的这个速度还挺满意。
毕竟纪竟遥自打65年以后经常从县城中带报纸回来给她看,像楚沁般在政治上缺根少弦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不寻常之处。
不过她没当回事儿,毕竟他们这里是山疙瘩吗,偏远得厉害,不管如何都不会影响到他们这里的,对吧?
嗯!楚沁是这么想的。
在慢工出细活中,房屋落成,引来许多村民的注意。
“了不得,楚沁你家可算是磨出来了,滴水穿石也就是你这功夫了。”春雨婶子连连感叹。
楚沁家里藏着秘密,自然不希望有过多的人来她家,所以并没有敞开大门放大家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