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2 / 2)

也因此,男子都必须有跟他姓的后代。

可是听过林楠黄钟大吕一般的喝问,萧遥知道,可以不是这样的。

女子称帝也该天经地义,女子出仕也该如男子一般天经地义,女子出嫁后,没有冠姓权,那么男子入赘后,也该没有冠姓权,这样才公平。

萧遥当即命人召苏守之入宫,见了面,说得很是直白:“苏守之,我要毁诺了,我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跟你姓。你若不愿意,我们的婚事便取消。”

她完全可以强夺豪取,将苏守之娶进大明宫里,可是她不想这样。

苏守之听到“婚事取消”,脑子里一片混乱,问道:“为什么?”

萧遥反问他:“若你为帝,我是皇后,你愿意我们的一个孩子随我姓么?”她紧紧地盯着苏守之的双眼,缓缓道,“你绝不会愿意,那么我亦然。”

苏守之沉默了许久,才轻声说道:“我懂了。”

萧遥看向他:“你可以慢慢考虑清楚,不过尽量在三日内答复我。”

苏守之低头看向她:“然后,让你再选一个皇夫么?”他的眼睛如同烈火一般灼烧着,烧得人生疼。

萧遥没有避开,和他的双眼对视:“我只是想妥善处理好大婚的典礼,继续举行或是取消,都该提前出章程。”

她让苏守之三日内答复,不是要换人,更不打算以此来刺激苏守之嫉妒。

该要的,她一分不让,不该要的,她也不会强求。

苏守之走到廊下,看着亭中的一株银杏怔怔地出神,之后来回踱步。

他转了两圈,忽然回来,看着萧遥,一脸郑重地说道:“萧遥,大婚典礼照旧罢。”

萧遥凝视着他的眼睛:“你该怎么苏老夫人交代?”

苏守之的声音轻轻的,但是却异常认真:“我会说服她,用一辈子的时间门说服她。”

自那日和苏守之说开之后,萧遥忙于政事时,偶尔也会想到苏守之这么做,会不会节外生枝,但她实在太忙,往往只是放松时想一想,还没想出个什么便又去忙政务了。

郑绣管理者京中的舆情以及各家族的情况,这天十分不悦地来禀报:“皇上,你当真不管么?崔萧两家及几大世家都相当嚣张。崔家和其他世家在长安城外以招募佃客的名义招募部曲,萧家则大肆敛财。”

萧遥摆摆手:“不必管,由他们去。”又问,“政令都颁布下去了么?”

郑绣点头:“早就已经颁布下去了,因皇上要求要颁布到全国范围,所以我请人快马加鞭拿着圣旨往各处去,照脚程,应该通知遍了。”说完还是关心世家和萧家如此嚣张的事,道,

“皇上不管崔萧和那些世家,是怕失去了目前在世家心目中的好口碑么?”

那日崔萧两家出宫后,当日便对萧遥大赞特赞,其他世家也跟上,说萧遥仁德,重情重义,总之好话不断,还有写诗文夸赞萧遥的。

她是复杂舆论的,当即抓住机会将这些赞美推荐出去,力求推到全国范围去。

因为世家写文章称赞,所以萧遥的口碑好了很多。

可如果因为口碑好而受制于世家,那便是大大的不妥了。

萧遥摇摇头,见郑绣一副刨根问底的架势,便道:“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若不动世家,任由他们慢慢发展,迟早也会成为庞然大物的,所以她得找一个契机,将之连根拔起。

郑绣听了,茅塞顿开,高兴地说道:“这个法子好,这个法子好。”

将他们捧得高高的,再一脚将他们踢下来,那感觉可实在太好了。

萧遥见郑绣不追着自己问了,便继续低头忙政务。

她制定的基本国策是休养生息,可是怎么休养生息也是讲究策略的,而且不同的策略会有不同的速度。

这片大地接连打了那么长时间门,以至于民不聊生,她得尽快让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活下来才是,其他的都可以放在一边。

萧家相信萧遥不会动他们,便开始了小心翼翼地敛财——之前崔萧两家进宫觐见,后又大肆赞萧遥,对外释放了萧遥会厚待崔萧两家的信号,所以许多想要谋求一官半职或是单纯只是想跟崔萧两家交好的人家,都往萧家送礼。

起初萧家还不敢多收,生怕会招惹祸患,但派人去苏家纳采时,他们才知道,苏家虽然是二流世家,但已经是个彻底的空壳子,不仅拿不出嫁妆,还会扣下一些聘礼在府上。

萧家已经没落,本来也很穷,得知未来亲家也穷,萧大老爷夫妇几乎疯了。

他们忍不住诅咒萧遥,骂她狼心狗肺,可是他们也只敢躲在被窝里小声嘟囔两句,根本不敢对外说,憋屈得很。

至于退亲,这亲事是萧家求来的,也经过萧遥首肯的,他们根本无法退掉这婚约,因此只能从别的地方继续谋财。

因为穷,因为惯性,萧家人渐渐麻木了,开始了大肆敛财。

萧大娘子有些担心,便劝说萧大老爷夫妇:“阿爹,阿娘,皇上给大兄指派了这样的妻子,可见皇上心里还是记恨我们萧家的,不如我们还是少收些财物罢。”

萧大老爷不以为意:“你这傻孩子,担心什么?皇上的确记恨我们,可是因为她是皇上,碍于孝道,她不管怎么记恨我们,都不会动我们,所以我们不必如此拘束,该放开一些才是。”

既然萧遥不敢动他们,他们还怕什么?

以崔家为首的各大世家,他们都不缺财力,但由于连年征战,他们府上的部曲,都减少了许多,这实在配不上世家的派头,所以各大世家疯狂砸钱买奴隶和招人回来做部曲。

由于萧遥颁发了新规,废除了人口买卖,所以各大世家都不敢在长安以及长安城方圆百里内买卖奴隶和部曲,而是远离了长安,悄悄地买。

转眼,女帝和皇夫的新婚大典便开始了。

由于国库空虚,萧遥便命新婚大典的依仗规格、服侍等都降低,帮国库省钱。

郑绣深谙如何炒作,马上命人制造舆论,大书特书萧遥心系百姓的形象。

不得不说,郑绣在这方面是个人才,而天下老百姓,也十分吃这一套。

萧遥的形象前所未有的好,在许多百姓心目中,她便是当之无愧的天子。

在萧遥连成亲典礼都十分节俭时,萧家和各大世家表面上也不敢露出任何豪奢的迹象,但是在自己家里,一家家均美酒美酱,各式肉类琳琅满目,即使是仆人,也吃得琳琅满目。

萧遥的大婚过后,被萧遥指婚的世家郎君,也纷纷成亲了。

萧家大郎君对赤贫状态的苏家小娘子十分嫌弃,见她又没有好容颜,新婚第二日便宿在了小妾处。

苏家小娘子出身二流世家,自来十分为自己的家族自豪,且更看重腹中才气和世家气度,很是瞧不上阿堵物,见萧家大郎和公婆都嫌弃自家穷,很是不悦,拿出圣人之言,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企图说服萧家人。

萧家人一开始很不服气,跟苏家小娘子吵了起来,可是苏家小娘子有理有据,一有空便跟他们念,平日坐在一处,也要拿出二流世家的派头来,并暗暗指责萧家是暴发户做派,没有半点世家风范。

萧家合家上下几乎没被气死,后来演变成惹不起躲得起,平日里躲着苏家小娘子走。

这样的日子实在艰难,萧家众人都过得很不愉快。

萧大夫人见丈夫子女都不得欢颜,只得安慰:“我们也不算多苦,最起码想吃什么便吃什么。”又拿萧遥举例,“让当真觉得难受,想一想皇上便好了。她坐拥天下,可连成亲都需要节俭,那婚宴的派头,瞧着还不如我们府上。”

听到这话,萧家众人的心情都愉快起来。

只有萧大娘子,她总觉得不妥:“阿爹阿娘,皇上指给大兄的,是嫂子这种可怕人物,显见是恨极了我们。我们家在长安城丝毫不知收敛,只怕要倒霉啊。”

萧大老爷仍旧是那句话:“她想要好名声便不敢动我们,所以根本不必操心这个。”

崔四郎娶的是庶族杜家二娘子,杜家二娘子不像苏家小娘子那般,动辄提世家的风范,因为她根本没有世家风范。

因为自己没有,所以她总疑心崔家暗地里笑话她,崔家人说的任何一句话,她都能联想到崔家瞧不上她,因此总是使劲儿闹腾,闹得合家上下不得安宁。

崔四郎原想着为了家族,为了崔妙这个妹妹,娶个不喜欢的妻子也不是多难熬的事,可是杜二娘子才闹几日,他便烦躁得恨不得原地消失。

这日,杜二娘子又借题发挥,哭着骂崔家瞧不上她,直骂得崔家众人纷纷找了理由出门,临出门前还给了崔四郎一个同情的眼神。

崔四郎被这眼神给气到了,忍无可忍地道:

“你也不必疑神疑鬼了,我直接告诉你罢。你这般做派,我们家的确瞧不起你。我们崔家讲派头,因为我们传承千年便一直遵守着这些礼仪。你家没有这些礼仪,因为你家里事寒门庶族,没有传承,根本无礼仪可言。”

杜二娘子马上柔弱地软倒在地,中途被婢女扶着才没坐下去,可她已经哭起来了:

“是,你们崔家有派头,是顶顶好的一流世家,我们杜家不过是庶族出身,同泥腿子差不多。改日我定要进宫去问问皇上,都说不分士庶了,怎地崔家还敢同我家里炫耀的。”

崔四郎几乎被折磨得恨不能毁天灭地,深知罪魁祸首便是萧遥,故听到杜二娘子说要进宫问萧遥,马上便怂了,但他作为风度翩翩的世家子,绝不可能认怂的,因此一拂袖,扔下“不可理喻”四个字,便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