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多瑙河之旅⑤(2 / 2)

热搜预定 靠靠 9182 字 9个月前

华靖成大呼:“导演!是不是导演给你们偷偷塞了钱?我们昨天的晚餐都是免费的,才只剩这么点!”

导演连忙表示没有。

费可疑惑地看着大家,解释道:“没错的,我算给你们看。”

费可跟节目组拿了纸笔,列了一个表。

总:45000福林

第一天

晚餐:6600

第二天

交通票(两张):6500

午餐:1690

冰淇淋:1000

咖啡:1200

晚餐:10000

总计花费:26990

剩余:18010

费可解释:“早餐都是酒店免费,游河我们坐的是公交船,包含在团体票里。”

周思之问:“第二天的午餐两个人才1690,怎么可能!”

费可耐心解释:“我们在街边的小店吃的,两个人一大盆牛肉汤,还有面包,挺好吃的。真的,摄影师大哥他们也吃了。”

莫瑶重点偏了:“冰淇淋,你们还吃了冰淇淋,什么冰淇淋,为什么要吃冰淇淋?”

费可:“……额”

费可的摄影师在场外插话:“玫瑰花冰淇淋。”

女孩子们尖叫:“什么玫瑰花冰淇淋?!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在哪里!”

场面顿时陷入混乱……

导演拿出喇叭,赶紧宣布最后一天在布达佩斯的任务。

请大家将剩余的经费分配好后,分开前往布达佩斯中央市场,为伴侣购买旅游纪念品,必须双方都喜欢,才算成功。

张珊文问:“怎么分配?平均分配吗?”

导演:“由你们自行决定。”

张珊文:“那我只拿一块钱就够了,剩余的华靖成都拿着,别跟我客气。”

华靖成苦着脸:“一块钱能给我买什么礼物啊老婆?连颗糖都买不起。”

众人大笑,开始分配经费。

费可问陆邢文:“我们怎么分呢?你想买什么?如果你有想买的东西,我多拿一点。”

陆邢文明明是个随随便便捐两千万的人,却很喜欢看费可小朋友认真数钱、想给他多花点的样子。

陆邢文笑:“平均分,我想想给你买点什么好。”

费可将一半的钱拿给陆邢文,叮嘱:“我没什么想买的,你给自己买吧。”

陆邢文简直想在镜头前捏捏费可的脸,怎么那么乖,说的话怎么那么招人疼?

十人分成两组,由节目组的车,分开带到中央市场。从分配完经费开始,节目组就不许他们开口交谈,不许相互交换意见。

“必须自己亲自考虑,亲自购买,才能看出是不是了解伴侣喜好。”

华靖成抗议:“我是绝对了解我老婆的喜好的,朋友你听过包治百病吗?一个包能解决我老婆所有的不开心。现在问题是你们给的钱不够啊!”

导演转身,假装听不见。

中央市场是布达佩斯最大的市集,有新鲜瓜果蔬菜,有当地特产,有旅游纪念品,十分热闹。

大家各自分开,大概花了半个多小时完成购买。

再次回到民宿集合,导演请每个人展示自己为对方购买的礼物。

郑薇这一队剩的钱最少,选择实在太少了。郑薇买的是一个布达佩斯交通标志黄色小电车的冰箱贴,彭海翔买的是一颗巧克力,彼此都挺喜欢。

其余有的买香料包,有的买蕾丝手帕,有的买手工艺品,都是尽量在能花的钱里挑选比较好的礼物。

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点评每个人挑选的礼物,都觉得还不错。

倒数第二是陆邢文的礼物。

各人展示礼物的顺序是节目组决定的,大家心里清楚,肯定是按照礼物的精彩程度跟咖位来排的。

陆邢文跟费可这一队被安排在最后并不令人意外。

陆邢文用两根手指,小心翼翼又优雅地从纸袋里捏出一张明信片,笑着说:“这是我的礼物。”

一张明信片???

大家都愣住了,华靖成第一个喊出声:“你们剩那么多钱,你就买了一张明信片?!”

他因为买了一个圣诞老人的手工艺品,不合时节又不浪漫,被张珊文嫌弃得不行,此时感觉自己似乎有了挽回的余地,兴奋起来。

摄影师大哥用同情的眼神瞥了一眼华靖成。

费可接过明信片。

是波光粼粼的蓝色多瑙河。

费可翻过面,明信片的背面写着几行漂亮有力的字。

我愿意是急流

我愿意是荒林

我愿意是废墟

我愿意是云朵

就算费可是个理工男,也知道这首极其著名的诗,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作,大家都在语文课本上学过的。

这是一首,爱情诗。

众人惊呼出声。

莫瑶喊:“太浪漫了吧!”

摄影师大哥摇了摇头,这还没算完呢。

陆邢文郑重其事地将纸袋收起来,说:“我的礼物总共有五份,本该寄给你,盖上布达佩斯的邮戳。但导演说今天就必须送,先给你这一张。我每日去邮局寄一张,回国后,你就能收到这段旅程我每天寄的礼物了。”

费可一下说不出话来了。

众人:“……”

服了服了,不愧是戏剧派的。

众人将期待的目光转向费可。

影帝这么浪漫的礼物被安排在倒二,那倒一的费可的礼物,该有多精彩!

费可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拿着陆邢文手写情诗的礼物,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慢慢悠悠,从袋子里掏出了——

两盒鹅肝酱。

费可:“昨天吃饭的时候,你说布达佩斯的鹅肝好吃,我就……买了两盒鹅肝酱……”

陆邢文:“……”

陆邢文接过鹅肝酱,忍住笑意:“非常体贴,我很喜欢,谢谢你。”

众人内心:导演,快上车去维也纳,我们不想在这里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