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姜星火此时倒也没什么顾忌,反正比否定天文学的天人感应这种事,更作死的话他都说过不知道多少了。
而且,天人感应这玩意,古代人又不是真傻,肯定有很多人知道就是附会出来的。
都是糊弄老百姓用的。
只不过久而久之,有些不太懂天文学的帝王也信了,但钦天监那帮家伙,肯定是能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的。
“事实上,从东汉到初唐,足足出现了二百多次太白昼见,而人们记住的,只不过是武则天那一次罢了!”
闻言,正在偷听的两位建文旧臣,齐齐心头一震!
“此事当真?”
卓敬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他的声音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毕竟,对于文人来说,研究天文学,那属于业余爱好。
或者说,古代大多数人研究天文学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搞清楚天人感应,或者说让自己的逼格高一点。
虽然此时《三国演义》已经问世,但是还没有大规模流传开来,但无论如何,关于什么“孔明星陨五丈原”之类的故事,其实无数更早版本的话本,就已经讲过了。
将星陨落,掐指一算某某名将逝世,更是说书人口中屡试不爽的老梗。
因此,观星和研究天文学,其实在文人士大夫群体中,是一件逼格很高的事情,你懂这东西,聊天的时候,指点几句就倍有面子。
至于你到底懂多少,不重要。
卓敬就属于那种什么基础概念都懂,典故渊源也能说几句,但是要是往深了说,就有点力所不逮了的那种文人。
卓敬跟同僚聊天时,曾经无不炫耀地说过,也就是他涉猎太庞杂,否则以他的聪明才智,如果年少时认真学习,也就不会“只中了个榜眼了”。
……老凡尔赛了属于是。
说回当下,其实姜星火说的这些历史上的典故和对应的星象,卓敬都是知道的,但是也仅仅局限于知道。
或者说,是被史料所被动灌输的。
卓敬也知道太白昼见的含义,也知道武则天时期出现过这种星象,但是问题是,他不知道之前出现过二百多次啊!
而真正出名的,就武则天那一次而已。
所以,当姜星火说出真相的时候,卓敬第一反应就是不太相信。
接着月色,姜星火稍稍斜视,看着对面的糟老头子。
“自是当真。”
卓敬身边的狱友只出声道:“你怎么证明?”
姜星火翻了白眼,这人迂腐的可爱。
“史书上都记载着,《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你找人去翻一翻不就得了?”
事实上,就算是遍览史书的人,也很少去关心各种志里面的记载,更别说把无数星象记录都背下来了。
所以对面的两人,此时既找不到证据,也无法反驳,只能干瞪眼。
卓敬思考一二,绕过了这个话题,反而问道。
“敢问小友,为什么对占星术和天人感应,如此不屑一顾呢?”
须知道,天人感应的说法,在儒生士大夫心里,都是天经地义一般的存在,是很少有人会质疑的。
或者说,他们也很难掌握相应的数据,对天人感应进行质疑。
但姜星火不一样,姜星火既没有这种天经地义的观念,同时也掌握着更加科学的天文学观念,因此对占星术、天人感应,并没有太多敬畏。
姜星火淡淡开口道。
“因为华夏的天文学传统,根本就不是本源的一门自然科学,而是更偏向一门社会科学。”
“换句话说,华夏天文学自古以来都是为社会结构和权力服务的,而非为了天上的星星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