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亲友与全图鉴(2 / 2)

此番英国公府随驾封禅泰山的,正是大将军和长孙李敬业。其长子为梓州刺史,是直接去泰山下集合的京外朝臣,并不用随驾。

这兔子自然是路上也闲不住的李敬业打来的。英国公哪里有空——他这位太子太师,自然要坐镇太子处。

因此番目的地是泰山,姜沃不由道:“说来,大将军真算是泰山石了。”实在是镇在那里就令人安心。

这回皇后亲率命妇祭祀地祇之事,朝中有异议朝臣不少,但愣是没有出自东宫的属臣敢发声。

只此一事,足见李勣大将军之能耐。

崔朝颔首。这些年他一直在鸿胪寺远离朝堂权力中心,但正因此,他与皇帝才是经年未变,彼此依旧是能临窗下棋,谈天说地的挚友。

此时他就道:“陛下也曾深感:历三朝而夙夜小心,忧勤为国,未有过大将军者。”

姜沃问起:“此番行程,是否要经过大将军的故乡?”

李勣故乡乃曹州(山东菏泽)。

崔朝答道:“是。听陛下说起,大将军还有一位亲姐,年老寡居于大将军曹州故宅。陛下已与皇后说定,到时由皇后亲至慰见,再封赐东平郡君的诰命。”

姜沃深深颔首:“大将军自担得起此荣。到时我也随皇后一并去探望大将军长姐,才算不辜负这一年的教导。”

之后又与崔朝细细说起,正是这一回随行的有文武百官,姜沃才进一步认识到英国公在军中的人望。

听闻英国公每回出征,胜后‘多推功于下’,并且屡将所得金帛之物散与军中将士,故威望极高。

手握兵权累累战功,军中如此人望,朝中又为宰相——英国公却依然能得皇帝如此信重,正如皇帝所说,便是忧勤为国,谨慎持行未尝有过的缘故。

姜沃想起系统里,她要努力的下一个目标是【白金成就·位极人臣】,她就准备以英国公为标杆。

*

用过早饭,姜沃回到桌前,继续写给鸣珂的信。

“丹青,路上时日颇为悠闲,经年未有此感。”

在麟德二年已经过去的大半年里,朝廷上下为了封禅事,俱甚为忙碌。倒是诸事落定,正式启程后,除了赶路再无旁事。

毕竟非军国大事,各地不会有什么奏报,非这时候递到二圣跟前。

故而朝臣们虽觉得路上条件艰苦些,但精神颇为放松。

姜沃亦是如此。

这一路她多是与师父论一论历法,与王神玉探商下花木,与阎立本讨一讨画,与刘仁轨定一定来年的货……

若说涉及公务,顶多是与裴行俭商议下,也是时候再改良一番吏部‘资考授官’制度了。

说过公事,姜沃与裴行俭观山而论风水时,不由想起他们另一位玄学小伙伴薛仁贵。

可惜此番薛仁贵就不能随驾,毕竟他就属于‘边防要臣’,要驻守在安西都护府防着吐蕃趁此盛事作妖。

这给薛仁贵郁闷坏了,给他们写了好几封信函,还请他们代为礼敬泰山神祇,并为他请几块泰山石。

……

总之,平时虽都在皇城中,然各有公务在身,彼此见得少,尚不觉得。直到此番出行在外彼此为邻,车马行进途中朝夕相见——姜沃才发觉,原来她在大唐已经有了如此多的亲友和牵挂。

每日行程完毕,各自安顿下来后,他们就会在夜幕中,互相送点心和小菜。有时还彼此相邀,一并换掉官袍,只着常服去逛一逛当地县城风物。

*

写过给鸣珂的信,姜沃将其收到一个专门的匣子里去——她自然不能通过驿站给玉华寺寄信,只能通过她身边最信任的女亲卫亲自去送。因此她都是攒许多信函,才令吴英走一趟。

写过信,她便准备出门走一走。

出门前她来到镜旁,开始挑今日出门是带佛门念珠,还是道家流珠——

自前番她在媚娘跟前不慎说了一句不敬佛祖之言,媚娘就送了她两串佛珠,让她弥补功德。

于是上月里,姜沃手上就常捏着一串七宝佛珠,李显似的时不时念两句佛。

直到李淳风见了,认真问弟子道:“你还记得咱们师门是道家一脉吗?”

姜沃:……

李淳风便给了弟子一串他珍藏的道家流珠,共八十一颗桐珠,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之意。

于是姜沃就改了习惯:以七日一轮回,一三五带着佛珠,二四六带着道珠。第七日给自己的功德放个假。

崔朝看着她每日换珠子:我不太懂,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然他也只是含笑,看着姜沃今日挑了道家的流珠带在身上,温声问道:“你定下了冬宴诗会之事,到齐州地界就办?那我今日就写一写名刺。”

姜沃颔首:“好。”

*

麟德二年冬。

姜沃终于办成了她梦想中的春日宴,不,应该是冬日宴。

在确定封禅之事后,皇帝曾下过一道帝诏:天下诸州,才子俊彦,皆举送入京,为封禅事一路做诗文为纪。

除了本就在国子监的骆宾王和杨炯,卢照邻是奉命回京,王勃则是被当地刺史(也就是他亲爹)趁此盛事良机举送入京。

这一年,王勃十六岁,杨炯十五岁。

初唐四杰,终于集齐!

姜沃禀于二圣后,遍发名刺,办了她入朝为官来第一场诗会。

帝后均应下出席。

曾几何时,她第一次接触到太史局之外的朝臣,便是一场岑相办的诗会。

如今,她也成为了办诗会的宰相。

因她为尚书右仆射又兼任吏部尚书,本就是朝堂中在选官之事上话语权最重的人之一。

此番姜相露出风声来要办诗会,诸多应命入京的才子、随驾的年轻朝臣并国子监学子,俱是摩拳擦掌准备于诗会上大展才华。

可谓是应者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