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飞龙在天(2 / 2)

北宋大法官 南希北庆 11453 字 3个月前

于是,赵抃找到李变,让他上诉到最高皇庭去。

而张斐也给出判定,要求封丘皇庭给予调查。

可见张斐虽然不像在河中府皇庭或者检察院时,天天要处理各种的案件,看似比较清闲,但他的权力可是增大不少,他判决的案件,几乎等同于律法,大家都得根据他的判决去处理案件。

……

目前宋朝在各个方面,都是处于奋发向上的态势,一切都在欣欣向荣。而西夏方面,则是在一步步在走入绝境。

那王韶采纳了马天豪和鲁斌的建议,设法离间西夏与吐蕃各族的关系,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甘州、肃州的西夏权贵们,看着河湟如此繁荣,而这本是属于他们的,奈何朝廷严禁与宋朝贸易。

既然我不好,那你们也别想好。

阻止熙州与西域的贸易,也算是在削弱熙州,符合西夏的利益。

关键打劫商队,是他们的传统技能。

真心找不出理由不去打劫。

于是乎……!

熙州,府衙。

王韶坐在上面,朝着一众吐蕃酋长道:“各位都是明事理之人,我们大宋无意与西夏开战,我们熙河地区更是只想安安稳稳,搞好贸易,大家赚点钱,过上好日子。

是那西夏太后,为求权力,单方面禁止与我朝贸易,不瞒各位,这确实也使得我们熙州繁荣受到影响,但即便如此,我们仍旧不想与西夏动武。

为什么?

就是因为最近五十年来,这河湟地区是连连交战,大家好不容易才得到片刻安宁,我实在是不愿意破坏这得来不易的和平,可如今他们又派人从甘州、肃州出兵,打劫我们的商队,意图破坏我们的贸易。”

一个酋长拍案而起,“王宣抚使毋庸再说,那西夏老妖婆欺人太甚,咱们愿助贵国,一同讨伐西夏。”

一些酋长也是连连点头。

他们就更憋火。

因为西夏在熙河地区讨不到便宜,就跑去更西边的吐蕃地区打劫,这不是柿子挑软的捏么,关键这些部族,在之前由于宋军进入河湟之后,都选择归附西夏。

你就这么对我们?

但是也有一些酋长,是面露为难之色。

“哎!”

王韶抬手道:“我方才说了,我们不愿意大动干戈,也不愿意让这里的百姓再因战火生灵涂炭,更不愿意让各位难做,只能二选其一。

我这番请各位前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同心协力保住河湟通商,我们一同派兵,保卫商道,免受西夏的袭扰。”

这一番话下来,立刻赢得所有酋长的赞成。

其实他们中一些酋长,不愿意与西夏撕破脸,但如果说大家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的商道,这还是没有问题的。

话说回来,这曾经强大一时的吐蕃,如今是四分五裂,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可真是令人唏嘘啊。

王韶立刻与各部族酋长签订一份贸易保护协议,约定各自出多少人马,由熙州警署统一指挥,保护商队通行。

当然,宋朝是出大头,不管是钱,还是人。

但这对于宋朝而言,简直是稳赚不赔,至少将这些部族全部拉到自己这一边,确保西边没有敌人,同时西夏整个南线就要面临压力。

……

而如今最热闹的已经不是熙河地区,而是北线的绥州、延州等地。

原本宋朝与西夏的榷场就都设在北线,主要贸易来往,也是往这边走,熙河主要是跟西域的通商。

只不过以前宋朝也禁止,商人就没有办法了,如今西夏单方面禁止,而宋朝却是鼓励政策,甚至允许西夏盐入境,同时西夏内部还有很多人也坚决支持与宋朝通商。

在这些鼓励下,那些走私商都跟疯了一般,交易额比之前的榷场涨了好几倍。

当然,打得也是热火朝天。

西夏太后眼看边境士兵,也干起走私买卖,于是想到一条毒计,就是允许边境去打劫那些商队,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宋朝,你们抢多少都算是你们的。

刀在手,还去走私,有点出息好吧,直接抢啊!

这么一搞,确实是直接断绝与宋朝的贸易往来,也使得边境更乱了,西夏本土商人,路过的有可能被抢,士兵们都放开了,迫使他们也都加入走私商阵营,武装起来。

第一个火器营已经跟着走私商,偷偷进入西夏境内,协助西夏内部反对势力作战。

绥州。

只见一干将军站在操场上,那种谔兴致盎然地扛着一把铜制的火枪。

一旁的种朴道:“父亲大人,这火枪还是存有爆裂的可能性,不如由孩儿来演示一番吧。”

种谔道:“我听说这铜的火枪一般很少爆。”

种朴讪讪点了下头,“这铜火枪确实比铁火枪要稳定许多”

种谔立刻道:“那就别说了,快些告诉我,这该怎么弄。”

“是。”

种朴道:“其实这很简单,父亲大人只需要往里搬动左边这根木杆就可以点着火了。”

种谔依言搬动左边那根木杆,但见枪管上面悬着的火线随之慢慢往往下移动,准确的进入火药槽。

突然火光四溅,又闻砰地一声响!

种谔当即无比惊喜,哈哈笑道:“好好好,这设计的真妙,是谁想出来的办法?”

种朴道:“这是咱营里一个修弩的工匠想出来的。”

“重重有赏,重重有赏啊!”

种谔又道:“另外,推荐这工匠去那军器监,今后所有的火器,都必须这样做,点火还得另外找个人,那多浪费人力啊。”

“是。”

火器还得用于战场,才能够不断发展,到底那些军器监的工匠,就只顾着生产工艺、威力和准心,至于你们是不是多派个人点火,那他们就不太着重考虑。

当然,事业化后,他们也会考虑,他们得将火器卖出去,那就要考虑用户的体验感。

身为用户的士兵们,在乎的可不仅仅是威力,主要是要使用方便。

火器刚上战场不久,就立刻得到反馈,然后前线的工匠就想出办法来改善这火器。

其实这种小机关跟冶炼技术不一样,只要你有需求,工匠们还是能够办到的,而冶炼技术想要得到提升,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这时,折继世他们走了过来,“这火器虽然不如弓箭使着方便,但威力可真是不小,这一般的皮甲是根本挡不住,被击中之后,立刻丧失作战能力,目前取代弩手,我看是没有任何问题。”

姚兕笑道:“我看取代弓箭,也只是迟早的事,这火器手只需要训练半个月,可一名弓箭手至少都得训练一两年啊!

最初咱们不敢派太多弓箭手进去,就是凭着这火器击退好几回敌军的进攻,并令他们损失惨重,这用于防守更是完美。”

种谔道:“正好朝廷那边也来了命令,要求我们步步为营,决不能出兵进攻,否则的话,军法处置。”

说到这里,他叹道:“只可惜,暂时还不能让火炮进去,那威力可是比这火枪大得多啊!”

……

这西北捷报不断,第一份关于火器的报告也送到京城。

而目前国内也正在与辽国展开间谍大战,双方都是动作频频,且河东的谈判也陷入僵局,在王韶提出岁币后,辽使也是有些恼怒,扬言宋朝若将岁币每年增加五十万贯,边界可重新划定。

但是,辽军至今未有进入争议地区,可见他们还是舍不得这岁币,但是态势还是非常紧张。

探明对方的意图,就变得至关重要。

大宋安全司在大名府的一间驿站,就抓到一个辽国的间谍,这厮扮作厨子在驿站干活,经过审问才知道,辽国让他专门打听岁币一事。

与此同时,宋朝在辽国的探子也是举步维艰,因为辽国方面也在全面捉拿宋朝的探子,他们只知道辽国也在调动兵马。

皇宫。

“辽国专门派人来打探岁币,显然是在试探我方虚实,看我们是否有打算撕毁澶渊之盟。”

张斐道:“而河东那边狮子大开口,应该也是在试探我们,是否有打算以岁币换领地。”

赵顼点点头,“但是根据辽国内部的消息,他们还是有可能真的出兵,可目前火器才刚刚开始生产,即便不顾代价的去购生产火炮,至少也还需要一年,才能够在河北部署一定数量的火器。”

张斐思考半响,道:“陛下可派特使前往西夏示好,表示只要西夏继续开通贸易,恢复往来,我们愿意重修庆历合议。”

赵顼立刻道:“如今西夏已经被我们逼入绝路,怎能给他们喘息之机,而要恢复庆历合议,那我们还得给他们岁币,这如何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