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算无遗漏(2 / 2)

北宋大法官 南希北庆 12106 字 3个月前

所以,不少官员都在施压检察院,我们全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你们检察院还没有查到,真是岂有此理。

终于!

齐济那边终于传来消息,过程也如赵顼所言的那般。

检察院在“仔细”审议过后,便正式对外宣布,密状所言危言耸听,由于缺乏证据,故检察院不予受理。

这一下顿时炸开锅了,双方对于这个结果都不满意。

邓绾、裴文等人御史,立刻指责司马光指示检察院,包庇程颐。

刘述等保守派,也指责检察院只调查程颐,而没有调查程昉,没有调查那些水兵为何逃役。

你们是检察院,又不是珥笔,你是的背后是国家,你要维护国家利益,哪能说对方起诉的是程颐,你就不调查程昉。

同时士大夫们也在民间发动舆论攻势,将程昉在河北所作所为公布于众,同时指责检察院包庇宦官。

宦官与劳役,这对经典组合,顿时引发民愤。

尤其是那些年轻的读书人,也都指责检察院,你们公检法口口声声公平、公正,结果遇到宦官,你们就退缩了。

他们都恨不得就直接报皇帝的名字。

你们就是皇帝的爪牙。

然而,面对汹涌的舆情,检察院也表现的非常强势,直接发布文章,将此事的过程公布于众,解释其中原因,目前是没有足够的证据,针对程颐提起诉讼的,至于程昉所为,他是有这个职权调用百姓去修建河道,而且其中也没有发生贪污受贿的现象。

我们检察院是讲证据的,不跟某些官署一样,是能够闻风起诉。

但是毫无卵用,老百姓都认为,你这都劳民伤财到这种地步,竟然还不违法,你懂不懂法啊!

审刑院。

“我事先就跟你们说过,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对付公检法,检察院退避三舍,是非常正确的,你们为何也要揪着检察院不放?”

司马光很是恼怒地向刘述等人质问道。

外面那些舆论,就是他们保守派煽动的。

刘述道:“不是我们揪着公检法不放,而是我们需要公检法还程颐,还河北百姓一个公道。如果这事交给御史台审,那我们十有八九是不会赢的,因为官家肯定会支持程昉的。

而我们之所以支持司法改革,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吗?怎么能让公检法退避三舍?那我们支持司法改革得目的何在?”

他这一番话,直接将司马光给怼懵逼了。

好像是这么回事!

司马光不让检察院介入,实则是为保护检察院,因为这会触犯到皇权。

但在保守派看来,公检法用来保护我们的,而不是弄个宝贝出来,让我们去保护。

搞清楚对象啊!

现在保守派这边感觉情况是对自己不利的,因为革新派有很多人拥护,尤其是许多权贵阶级,而且他们都断定,皇帝是要保程昉的,也是要支持王安石。

因为他们是不可能认错的。

那么在御史台交锋,他们的胜算显然是不如对方高的,他们需要公检法。

倒不是说,他们认为公检法就会偏向他们。

不需要!

只要公检法公正处理,那对他们就是有利的,他们都认为自己是问心无愧,是对方心里有鬼。

……

在这党争的过程中,整件事的性质在发生变化,两派从敌对,变成将矛头都指向公检法。

都认为检察院在包庇对方。

但是也检察院非常强势,我们是根据原则做事,是不会受到舆论的影响,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事情反而是在变得简单化,因为大家都在弹劾检察院。

都不存在争议。

这时候,皇帝就不得不站出来。

于是赵顼召开了一个枢要会议,只有宰相和许遵参加。

许遵依旧是那番解释,“回禀陛下,程颐担任檀州团练副使,他是有权力安抚那些士卒的。

而程昉是有皇命在身,同时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其中存在贪污受贿,只是官府准备不足,未能提供合理的衣食。

这导致士兵忍受不住,故而逃往城里,但经过一番休息后,他们还是回到河道上继续修建河道。

检察院经过一番审查之后,认为这不足以提起诉讼。”

赵抃也站出来道:“启禀陛下,我们皇庭也知道此事,对于程颐指控,纯属诬告,即便检察院起诉,我们皇庭也不会受理的。”

王安石道:“赵相公,你莫不是暗示对于程昉指控,就是证据确凿?”

赵抃道:“那道密状只是针对程颐,而非是指控程昉。”

司马光站出来道:“为什么官府会准备不足?不就是因为程昉在河北地区大兴劳役,劳民伤财,以至于河北官府山穷水尽,已经难以再兴修河道,当初我就说了,开浚东流不可急于一时。”

王安石道:“不急于一时?你怎说得出口,河北年年水患,多少无辜百姓受难,难道朝廷眼睁睁看着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

司马光道:“我当然不希望见到,但你这么做,是雪上加霜啊!牺牲民生去修建河道,这简直就是本末倒置。”

王安石道:“不修河道,若遇水患,你们又借题发挥,说是官家不仁所至,神也是你们,鬼也是你们,真是岂有此理。”

“你……!”

司马光不免偷偷瞄了眼赵顼。

赵顼脸色确实有些难堪,是这么个道理,这大家都知道,其实修好堤坝可防范水患,但为什么一出水患,就是我不仁。

修与不修,都是我的锅。

岂有此理!

司马光也不敢争下去,因为天灾就是他们拿来约束皇帝的一个重要理由,那么按理来说,身为臣子是绝不能质疑这个理由的,这会削弱臣子的权力。

但是王安石压根就不信这一套,他崇尚法家,“天变不足畏”就是他的名言啊!

赵顼突然道:“既然公检法都认为目前的证据不足以开审,那也不应勉强,此案就交给御史台审理吧。”

司马光顿时心下一惊,后背已然湿透。

在这个语境下,赵顼指派御史台来审,这明显对他们不利。

文彦博意识到情况有些危险,立刻站出来道:“陛下,老臣以为如今朝中、民间对公检法都颇有质疑,倘若交予御史台审理,对于公检法的建设是极为不利。”

司马光连连点头道:“正是如此。”

许遵小心翼翼道:“可是我们检察院若在毫无凭据的情况下进行起诉,反而会受到更多质疑。”

文彦博沉眉质问道:“许检察长,这么多人质疑,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那就只能说明一点,就是你们做得还不够好,如果你们做到尽善尽美,又怎会有恁地多人质疑你们?”

这姜还是老的辣啊!

许遵纠结半响,道:“如果大家都质疑我们检察院存有私心,那我们检察院可以开一场听证会,来决定是否要对此进行起诉。”

“听证会?”

众人皆是一愣。

什么东东?

赵顼心如明镜,丝毫不觉诧异,可突然反应过来,他应该觉得诧异才对,若有所思道:“听证会?这听着有些耳熟。”

许遵回答道:“回禀陛下,这是张检控在河中府担任大庭长时,所创造的制度。”

赵顼连连点头道:“朕想起来了,想起来了。”

富弼突然质问道:“听证会不是用于解释判例的吗?”

许遵解释道:“当时张检控是河中府大庭长,而那几场听证会,又是都是通过皇庭举办的,故此,主要是去解释相关的判决。

但其实检察院同样也可以独自举办听证会,一般可以用于争议性比较大的案件,检察院将会在听证会上面听取各方建议,以及各方列出相关证据,用公平、公正的方式,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个争议。”

富弼问道:“听证会与庭审有何区别?”

许遵回答道:“根据张检控所言,听证会多半是用于官署下达政令之前,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这是属于行政程序。

而庭审是在皇庭判决之前,进行的司法程序。

就拿此案来说,听证会的目的是探讨检察院是否应该针对此案进行起诉,而庭审是在于相关人士是否有罪。”

富弼听得都觉惊讶,真的就有这么细吗?

检察院一个行政决定,都得开一场会议来探讨一下。

王安石、司马光也是懵的。

还能这么操作吗?

倒是文彦博反应快,立刻道:“臣赞成检察院召开听证会来决定是否起诉。”

他们现在没得选。

司马光也反应过来,也是表示支持。

王安石还不太清楚这听证会是什么意思,但他也没有理由反对,到底现在大家如今都在质疑检察院,检察院要自证清白,那也是合情合理啊!

他选择沉默。

赵顼暗自一笑,心想,也不知道是张三太狡猾,还是你们太愚笨,竟然被张三算计的是丝毫不差。道:“还是许检察长考虑的比较细致,那就暂时先这么定了,等到听证结束之后,倘若检察院仍旧决定不起诉,再交由御史台审理。”

“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