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自食其果(2 / 2)

北宋大法官 南希北庆 12044 字 3个月前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希望京东东路的问题得以解决,他们就是希望革新派和保守派玉石俱焚。而且,他们是绝不支持债务重组的方案。

虽然王安石认为,可以借力打力,借这个判例帮助提举常平司收钱。

但人家也不傻,京东东路出问题,到底只是一时的,但如果这条法案如果通过,那就等于是在他们的脖子上套着一条绳索,随时索命。

所以,在这场立法会结束后,立刻便有许多大臣上奏弹劾张斐妖言惑众,欲破坏祖宗之法,直接要求皇帝拿张斐问罪。

其实他们也知道,要拿张斐问罪,目前看是很难的,因为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支持他的。他们只想告诉皇帝,决不能这么干,这么干的话,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有两波来自京东东路的难民是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京城,更恐怖地还在后面,是直接将王安石的府邸和司马光的府邸给团团围住。

虽然很快禁军就赶过来,将这些难民全部抓住。

但这依旧引发极大的恐慌。

这古代想要离开家乡,可是非常难得,虽然宋朝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这两拨难民加在一起,都有近两百人,竟然无声无息地穿越重重障碍,出现在京城,并且还将宰相的府邸给围了。

百姓们全都傻眼了呀!

这是反了吗?

可是朝中大臣早就听到这风声,有百姓会来京城告御状,之前他们也在暗中给予支持,让沿途州县不得阻拦。

因为这两波难民就是来自于青州和京东东路其余州县的。

围住王安石的就是齐州、登州的百姓,那青苗法就是你丫想出来得,结果弄得老子家破人亡。

而围住司马光的则是青州的衙役、漕兵,就是你丫的司法改革,弄得我们的军饷都没了。

虽然宋朝禁军不太行,但也不能让他们长驱直入,只要不瞎,怎么都能发现,那么只有一个原因,肯定是有人暗中护送他们进来的。

能有这权力的,必然是宰相,而且还不是一个人,肯定是一派人。

原本很多反对改革派,都在期待这一天,但这偏偏发生在立法大会后,这个,嗯……就有些微妙。

他们所期待的是,这些人来告状,但双方无力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皇帝必然会受迫于民怨,至少也得各打五十大板。

但现在是有办法解决,就看双方是否愿意合作。

那这个反而成为双方合作契机。

赵顼在得知此事后,马上下旨,让公检法立刻彻查此事。

这立刻引发恐慌。

张家。

“爹爹,现在是什么情况?”

见到许遵回来,许芷倩是立刻迎了上去,一脸关心地问道。

许遵却是瞪她一眼,“你现在要安心养胎,少问这些事。”

许芷倩瘪了下嘴,委屈地看向张斐。

张斐一笑,问道:“岳父大人,目前调查的怎么样?”

许遵坐了下来,“这情况有些复杂,根据那些百姓的所言,如果真要查的话,可能会牵连很多官吏。”

张斐好奇地问道:“这么严重吗?”

许遵点点头道:“这里面涉及到强迫他人借贷,以及通过折算、损耗来抬高利息,还有就是抢夺更多的田地来抵偿借贷,等等。如果真的调查的话,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

张斐笑道:“小婿是这么想的,无论如何,那么检察院都必须要秉公执法。”

许遵迟疑了下,道:“你这是要逼迫他们接受债务重组。”

张斐呵呵道:“小婿只是给王学士和司马学士提供两条梯子罢了。”

……

王府。

“恩师,章子厚来信了。”

吕惠卿急急将一封信递给王安石。

王安石接过信来,还未拆开看,吕惠卿就迫不及待地说道:“京东东路的官员都知道有百姓来京城告状,如今都是惶恐不安,在向章子厚求救,他们都表示自己只是全力支持青苗法,故此希望恩师能够救他们一回。”

王安石听罢,也懒得看了,将信扔在一边,道:“他们是真心支持新政,还是希望借刀杀人。”

吕惠卿笑道:“但是他们现在肯定会支持与对方合作,虽然债务重组令他们难以接受,但是这事要是处理不好,他们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

其实京东东路的官员,没有想到会闹得这么大,早就扛不住,如今那些百姓更是告到京城,他们现在只求自保。

甭管什么条件,他们都会答应的,被裁总比去琼州伐木要好,况且京东东路的财政情况,远没有达到债务重组的地步。

青州的官员,干我们屁事,死道友不死贫道。

而这就等于是给王安石提供支持,从而堵住孟乾生等官员的嘴。

很多涉及此案的官员,已经上奏支持张斐的判例,他们的理由就是,我们这些当官的都是仁义无双,百姓没钱还债,我们不逼迫他们,我们失职,我们逼迫他们,又会导致民怨。

给我们这个判例,我们就能够依法判决。

必须支持。

王安石点点头,“你去找许仲途谈谈,看看检察院目前掌握多少证据。”

吕惠卿道:“学生知道了。”

检察院目前还未深入调查,暂时所知,就是那些百姓的一面之词,许遵也将这些百姓的来历,告知皇帝,同时表面京东东路的情况已经是相当严峻,要马上处理好。

赵顼也是立刻召开会议。

垂拱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顼拿着一道奏章,狠狠摔在桌上,冲着一干大臣质问道。

司马光率先站出来,“今日青州所发生之事,正是当日张庭长在立法会所言,由于长日拖欠军饷,导致那些士兵、衙差来京城上诉,臣恳请陛下督促立法会赶紧通过债务重组的判例,好让官府有应对之策。”

裴文立刻站出来道:“司马学士此言差矣,公检法未去之前,青州一直好好的,这又如何解释?”

司马光道:“裴御史怎又不说,公检法一去青州,便有数千人上诉,可见青州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我也知道之前御史台到底在干什么?”

文彦博立刻站出来道:“臣有罪。”

这文彦博到底是御史台老大,他都认错,裴文也不便多言。

赵顼马上道:“此时不是问罪之时,而是要立刻解决这些问题。”

司马光道:“陛下圣明,公检法在青州只是秉公执法,此番动乱,非冤案所至,幸亏公检法去了,否则的话,再过一两年,可能就是官逼民反。”

真是胡说八道!

很多大臣都知道,司马光是在危言耸听,要是公检法不去,别说一两年,就是十年,二十年也不大可能发生官逼民反。

因为这番动乱,全都是他们暗中操纵的。

不然的话,根本不可能闹得这么大。

孟乾生立刻站出来道:“问题是要解决,但不代表要用债务重组的手段,这万不可行的,这会使得朝廷人心尽失,还望陛下慎重。”

谢筠附和道:“许多地方财政本就非常困难,那官衙破的连民房都不如,这并非官员能力不足,而是他们为求满足京师所需,若以财政而定官员的能力,着实不公啊!”

顿时不少人站出来,支持谢筠。

他们这些人已经知道王安石他们的想法,现在只能靠自救,必须要阻止这个判例通过。

而且这话,也有威胁之意,是京师要求太高,导致地方官员,只能向百姓索取,你要这么干,那就是卸磨杀驴,往后地方官员谁还会帮你敛财。

司马光站出来反驳道:“但如果不进行债务重组,就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官府赖账,表明不赔偿。要么就是朝廷拨钱去救。但如果朝廷拨钱去救的话,后果更不堪设想,到时很多地方官府都会效仿,挥霍财政,然后等待朝廷去救。”

刘述他们立刻站出来表示支持。

这都是你们自作自受,你们不挑起那些人去上诉,青州债务能变成这样吗。

赵顼突然看向富弼,问道:“富公,立法会对此有何看法?”

富弼道:“回禀陛下,立法会针对这个判例,进行过一次隐匿姓名的投票,其中多数人是支持这个判例的。”

孟乾生惊讶道:“这怎么可能?”

富弼道:“事实就是如此,诸位若是不信,大可去调查。”

很快孟乾生就反应过来,这立法会有很多是考生,考生是要追求上位的,而且他们个个都是自命不凡,你们要不下来,那我们怎么上去。

能者居之,当然是年轻人追求的,因为要是论资排辈,那他们就只能是干等着。

还有,立法会的官员,多半都是中低层官员,而且干得全都是脏活累活,也正是因为如此,凭能力上位,他是有信心的,也符合他们的利益。

除此之外,其中大部分官员还是保守派的,毕竟是富弼在掌控着立法会,他们肯定是要保范纯仁他们,也对革新派那边做法,大为不满。

可笑的是,革新派那边的一些官员,也希望通过,尤其是京东东路的司法官员,他们现在要自保,基于这些原因,这肯定是多数通过。

赵顼又问道:“富公对此有何看法?”

富弼直截了当道:“老臣是支持的。”

赵顼哦了一声:“是吗?”

富弼点点头道:“因为张庭长的这个判例,是基于非常严峻的情况,史书上很多叛乱,就是因为地方财政困难,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官逼民反,朝廷又出兵镇压,又拨钱安抚,这反而发使得财政更加恶化,甚至于面临亡国的风险。

可一直以来,对于此类情况,都没有太好的办法,老臣认为这个判例可以不用,老臣也不建议使用这个判例,来解决财政问题,但是不能没有,因为这在危难时刻,确确实实能够避免情况变得更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