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唇亡齿寒(2 / 2)

北宋大法官 南希北庆 11152 字 3个月前

“是。”

在庆历四君子中,欧阳修的能力或许不及其余三人,但却是最具远见的,他往往能够看透事情的本质,当然,他也是受到时代局限,肯定没有张斐看得透彻,但也很了不得。

虽然他最近常年在外为官,其实可以说是闲赋,半退休状态,基本上是不太管事,除非是什么大事,但是他却能够洞悉公检法成功之因。

……

那边钱顗、范纯仁出得欧阳府,情绪稍显低落,他们原本以为能够得到欧阳修的支持,不曾想欧阳修竟然会给他们一泼冷水,要知道范纯仁是憋了两年的怨气来此,而且之前他就认为,在登州失败,那是因为司马光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如今司马光是全力以赴,他自然是再无借口。

“纯仁,你如何看欧阳知府所忧?”钱顗突然问道。

范纯仁点点头道:“不可否认,欧阳叔父所忧却有道理,我其实早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欧阳叔父也忽略了一点,方才我正准备与他说这一点,不曾想,他竟睡着了。”

钱顗问道:“忽略了哪一点?”

“就是张三。”

范纯仁道:“欧阳叔父忽略了张三与司马君实和王介甫的关系都非常不错,故而张三可借此关系,去维持其中平衡,同时得到两方相助,那自然是事半功倍,但我们凭什么这么做,那王介甫又岂会支持我们?当然,我也不稀罕他的支持。”

钱顗点点头:“这倒也是。河中府不好说,但是在京城时,王介甫和司马君实都给予张三许多帮助。”

范纯仁又道:“虽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及张三,但我们也有优势。就是如今张三已经为公检法打下基础,是深得民心,这青州百姓皆已听闻公检法,且又有法制之法的学问来给予支持,我们只需要萧规曹随便可,我还不信那些官员敢公然与司法作对,毕竟朝廷都已经认同张三的判决,不可能不给于我们支持。”

……

东京汴梁。

开封府。

“介甫啊介甫,你这是在戏弄我吧。”

曾巩见到王安石,不禁郁闷道:“当初你举荐我出任开封府知府,我刚上任就忙着要将这司法权让渡给公检法,可这才一年不到,你这又让我去重振旧司法制度,你这……”

闲着没事可干,翻来覆去。

好玩吗?

“抱歉!抱歉!”

王安石自知理亏,是连连拱手:“这人在朝中,身不由己,我也是被迫而为。不过这点小事,自也难不倒子固兄的。”

曾巩瞪他一眼。

“子固兄,息怒,息怒。”王安石是腆着笑脸道。

这必须哄着,确实难为了曾巩。

曾巩无奈地摇摇头,道:“其实照理来说,公检法确实要优于现在的司法制度,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以及过于繁琐,若没有跟张三学过得,哪怕如介甫你一样,通晓律法,也是难以胜任啊!”

王安石听罢,略有不服道:“可不一定,法制之法我也懂,只是更要求证据的重要性。”

曾巩瞧他一眼,知他性格要强,赶紧转移话题道:“既然你要重振旧制,只怕也需要进行改变,否则的话,难以服众。”

王安石顿时喜上眉梢,“我就知道子固你是有办法,快说,如何变?”

曾巩道:“首先,必须也要政法分离,这是公检法最大的优点,我们不能弃之不用,我们可以围绕着提点刑狱司来进行政法分离的改革,将司法大权归于提点刑狱司,同时要加派人手给他们,扩充提点刑狱司。”

王安石皱眉道:“政法分离,这确实是一大创举,但是这也是许多官员反对公检法的原因,正是因为政法分离,才导致他们受缚于司法。”

“介甫所言不假。”曾巩点点头道:“但是这事不用明着干,根据我所了解,各地官府是累积了大量的旧案未有处理,我们可以安排许多司法人才,去清空牢狱,自古以来,这种政策都是非常常见的,是不会引人怀疑,但如此一来,既可以重振旧制,又能够悄无声息地将司法权力集中在提举刑狱司,是一举两得。”

“妙哉!妙哉!”

王安石面色一喜,不禁是连连点头,又问道:“那如此一来,旧制可胜公检法否?”

曾巩略显迟疑。

王安石忙道:“这里就你我二人,子固有话但说无妨。”

曾巩道:“政法分离也只能让那些官员心生忌惮,但无法向公检法一样,整顿吏治,肃清官场。

原因就在于皇庭、检察院、警署是互不统属,且又互相制衡,检察院失职,皇庭可问其罪,反之亦然。

不但如此,他们又只是负责整个审判过程中的部分职权,侦查、抓人是警署,起诉、调查是检察院,判决是皇庭。这让人都不知道该去怪谁,也会增加贿赂的成本。

而提举刑狱司到底只是一个官署,且只受御史监督,长官亦是朝臣担任,这人情难免,若让他们去抓捕官员,必然会引来仇恨和报复,谁也不愿意做这个坏人,公检法是能在无形中整顿吏治,而提举刑狱司是无法做到这一点。

即便就是政法分离,亦不能做到如公检法那么彻底。”

王安石听罢,不禁愁容满面,“也就是说,旧制始终不及公检法。”

曾巩点点头:“公检法的制度,确实是要更为完善、合理。”

王安石点点头,突然瞧了眼曾巩,道:“子固方才所言,可有对他人说过?”

曾巩一怔,摇摇头:“未来得及!”

王安石点点头,又道:“那就当没有说过。”

曾巩顿时不明所以地看着王安石。

王安石心虚地瞧了眼曾巩,然后故作严肃道:“我变法乃是为富民强国,既然公检法也有利于这一点,那我为何又要破坏它,只是有些事,我也是身不由己啊!”

曾巩听得都糊涂了,感情我说这么多,是白说了呀,问道:“那你到底是何意?”

王安石道:“这政法分离,暂且不提,以免节外生枝,你就安排一下人事,且先看他们能否处理妥当。”

曾巩瞅着王安石不语。

你这显然是有事隐瞒我啊!

王安石又解释道:“此事非常复杂,我这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待我理清之后,自会登门谢罪。”

“你……!”曾巩无奈一叹,点点头道:“好罢!”

……

富府。

“想不到晦叔虽身在青州,还是能够洞悉当下的局势。”

看过欧阳修的信后,富弼不禁笑着点点头。

文彦博瞧了眼富弼,“难怪富公之前坚持与对方斗下去,想必也是此意吧?”

富弼点点头,叹道:“其实不管是新政,还是司法改革,都非大多人所愿,虽然目前两方斗得是你死我活,但若任何失去一方,那所有的反对势力,便会立刻会联合在一起,而剩余的一方,也只有死路一条。”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当然,最为主要的是,制置二府条例司管得是行政,而公检法则是掌管司法,此时之争,不同于庆历之时,两方在利益上,并不存在尖锐的矛盾,这都是人为所致,故此在关键时刻,双方还是有回旋的余地。”

要知道他们这些保守派,内心其实也是改革派,认为北宋的问题,必须是要改革,否则的话,是根本坚决不了,只不过他们认为目前时机尚不成熟,同时又反对王安石新法中的一些主张,如果公检法能够弥补新政的缺点,那他们当然也支持,河中府的成功,令他们也看到希望。

文彦博道:“但如真如晦叔所言,纯仁他们在青州可能不会成功。”

“不打紧,即便不成,也不会影响青州的治理。”

富弼呵呵笑道:“但是京东东路就不一样,那边肯定会更早出问题,当地官府所为,非长久之计,他们也是要赌公检法先支撑不住。”

文彦博捋了捋胡须,“那我们得将此事告知君实。”

“不用!”

富弼摆摆手道:“只怕他比我们更清楚。”

文彦博忙道:“是吗?”

富弼道:“你是否有印象,有一件事,他一直都没有提起过。”

文彦博愣了愣,“什么事?”

富弼道:“就是张三的来信,这么大的事,张三是不可能不给他写信,汇报河中府的情况,但是君实却从未提及过,显然他是有所隐瞒的。”

文彦博如梦初醒,不禁大怒,“好你个司马君实,这么大的事,竟然还瞒着我们。”

富弼呵呵笑道:“你还不了解他么,那信上肯定说了什么秘密,倘若告知我们,他会认为自己出卖了张三。”

“这人真是……”

文彦博只是无奈地摇摇头,他们也不是第一天认识司马光,就这么个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富弼连问都懒得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