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微微点头,“诸位辛苦了,但危机并未结束,平凉联军尚不能解散,收拾过后,还望诸位奔赴南方凉益交界,防止类似之事再次发生。”
能让十万叛军杀到凉州来,他严重怀疑前线的刘备吃了什么败仗。
必要时刻,他真打算往益州走一趟。
众人并未第一时间答应,有人踏前一步,躬身问道:
“我等愿意听令,只是,袁盟主可有圣旨?”
这个问题再次被抛出。
袁绍在他们心目中,固然有着难以企及的份量,否则他们也不会仅凭对方一道命令,就提着脑子私自募人来到这里。
打也打完了,他们想知道一个答案。
自己究竟是已经背上了造反之罪,还是大汉的功臣。
这个问题,袁绍许久都未回答,不安感在场中蔓延。
袁绍内心其实很自信,天子绝不会怪罪他,他的内心是很骄傲的,自认为能得到他袁绍全力效忠的人,绝对是极其罕见的圣明君主。
但这话说服力并不强,别人也无法与他感同身受,所以就没说。
一时间面对众人期盼的眼神,他不知道该如何辩解。
这时候,周仓寻来,低声道:“袁将军,朝廷派人来了。”
来的倒是挺巧。
再自信,这会儿也不免紧张起来,袁绍缓了几口气,点头道:
“我这就过去。”
他前脚刚走,现场就嘈杂起来,贾诩不知何时出现,拉住要走的周仓,着急问道:
“朝廷来的是谁?”
“宗正刘虞。”
坏了。
贾诩嘴唇发干,此人是皇族族长,亲自来宣旨要么是天子站台,要么是来代表天子赐死的。
“刀斧手带了多少?虎贲军来了吗?”
一个问题将周仓问懵了,迟疑道:“这倒是没看见。”
贾诩满脸诧异,难道是天子为袁绍站台来的?这有点扯了吧?
本打算远离这件事的中心,此刻他升起一股想去看看的心。
就瞧一眼。
贾诩追到现场,见到更不能理解的一幕。
袁绍单膝跪下,刘虞在宣读过后,将圣旨交到他手里,笑呵呵的拍着他的肩膀道:
“本初临危受命,堪比秦之王翦,天子对你大为夸赞。”
袁绍维持着跪地的姿态,盯着手里圣旨,还能亲耳听到内心的心跳声。
刘虞继续笑呵呵的说道:“那十万人,还有周仓魏延等,都划入了你的第四路军,天子希望你能做最坚固的盾,与刘备等人齐心协力,使左、中、右三路大军毫无后顾之忧的南征。”
这根本不是表面做作的安抚,如果朝廷忌惮后方空虚,而袁绍拥兵自重,大可以夸赞的同时,让袁绍回京受赏,实则一到京城就被控制。
这种情况并未出现,反而天子让他继续留在前线,统筹大军。
还给他一堆编制,迅速整编新募人马,这是何等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