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带着利哥儿在市场里缓步而行,听得他这般问,笑道:
“你见着那浣晴,只记得那天她打败你之事,你满脑子的不甘与羞愤,你怎会注意其他。”
利哥儿抓了抓脑袋:“我有注意了,她见到我手中拿着的剑,脸色和眼神都变了。
我的意思是说,我都能看出来她神色不对,那她是刺客,也是十有七八了,咱们不应该进一步确认,或逼她们承认么?”
姜远将手搭在利哥儿的肩头,淡声道:
“她们不仅承认了,还保证不会在鹤留湾生事,否则等着她们的只有死。”
利哥儿停下脚步,惊讶的看着姜远:
“姐夫,她们哪有认了?你也一直说着和气话,哪有警告过她们?”
姜远看着利哥儿,正色道:
“其实,最初我也不敢太确定,也与你一样,从浣晴看着你与你手中的打狗棍的神色,与表情变幻来猜测。
她的表情说明,她很在意你手中的那把剑,但也并不能因为这个,就认定她就是,只是加重了我的怀疑而已。”
姜远拍着利哥儿肩,耐心教他:
“既然心中的怀疑加重,我先警告她不要打打杀杀,又提弩箭,再点明你有仪义之心。
如果她不是刺客,听得弩箭不会有任何反应。
可她偏偏听到弩箭时变了神色,因为弩箭差点要了她的命,她变神色是人的下意识行为,就像人被蛇咬过一般,再听到蛇总会有些心理变化的。
再者,她听我说你有侠义之心。
如果她不是那刺客,即便嘴上不敢嘲笑反驳,脸上总归会有点讥讽之色,或很平静才是。
但她看你的眼神明显变柔了,这说明她还是记了你的好。
如此,我便断定她应该就是你救的那个刺客。”
利哥儿目瞪口呆:“就这?就凭一点神色变化,一个眼神?我可没有看到她哪儿对我柔了!”
姜远笑道:“那你以为多复杂?
你没看见她眼中的柔,是因为你心中总是记得,她把你打败了,还嘲讽于你。
你眼中的她全是不好,哪里看得出细微的变化。
你要记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些事,脸色表情与话语或许藏得住事,但眼睛却是不会骗人的。”
利哥儿却道:“她那双眼睛确实大。”
姜远轻拍一下利哥儿的后脑勺:“这是重点么?”
利哥儿咧嘴一笑:“姐夫,我听懂了,以后与人谈事说话,多观察人的眼睛。”
姜远道:“光观察眼睛有什么用,你要结合对方的心理,先给出结论,再反向推测,然后再结合对方的表情与眼神。”
利哥儿满脸问号:“姐夫,您说的太复杂了,小弟没怎么懂。”
姜远叹道:“你阅历太浅,不懂也是正常。
简单来说,就是我先认定她是刺客,这是结论。
而你救过那刺客,这是因果。
我提及你有侠义之心,是好儿郎,这是验证。
如果她记你的救命之恩,且又心存感激,那她的神色自然会不自觉的柔。
如果她不记你的好,脸上就会冷淡,甚至不屑一顾。
如果她不是刺客,她又不知道你过往,对于我夸你有侠义之心是好儿郎,定然会讥讽,或者干脆无视。”
利哥儿低着头仔细思索一番,猛然抬头:“姐夫,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读心术?原来是如此!”
姜远笑道:“这不是什么读心术,但你也可以这样认为,其实,这叫识人逻辑学。
这套方法,你可以用在任何人身上,当然不是百试百灵,有些人演技好,便是无用了。
但对付浣晴这种小姑娘,却是绰绰有余。”
利哥儿眼珠一转,突然问道:“姐夫,高原上的祖利娜娅,是我的第几个姐姐?”
姜远一愣,伸手掐住利哥儿的脖子:
“好小子,刚学了去就朝我身上使!说,你怎么知道的祖利娜娅?!”
利哥儿像被拧了脖子的猫,嘴上笑道:“嘿嘿,姐夫你承认了,在高原上还有一个妻妾?”
姜远怎会上他的当,顺手从地上抓了把雪,阴笑道:
“我是问你,你从哪听说这个名字的?不说的话,嘿嘿…”
利哥儿见姜远要把雪塞他脖子里,连忙道:
“有天我师兄来找你,你俩在房顶喝酒,我在下边蹲马步,无意中听到的。”
姜远却是想不起来是哪天了,他与杜青在房顶喝酒的次数多了去了。
利哥儿打蛇顺杆上:“姐夫,我真有这么一个姐姐?”
姜远斜视着利哥儿:“你小子不用套我的话,也别想讹我,我就不告诉你!急死你!”
利哥儿贱兮兮的看着姜远:“别啊!姐夫,我嘴严,你快与我说说,到底咋回事?”
姜远一瞪眼:“关你屁事!回家去!”
利哥儿见得姜远不肯说,眼珠一转:“姐夫,我姐陪着你一起去的高原,你不告诉我,我回家问我姐去。”
姜远大怒,一手抓着利哥儿的后衣领,一手抓着利哥儿的裤腰带,将他提了起来就往市场放垃圾的地方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姐夫,你要做甚?你不是想把我扔垃圾堆里吧!”
“那不会!我会将你倒插在垃圾堆里!”
“饶命,我不问了…”
“你发誓!”
“不行,毒誓怎么可以乱发!”
“那你就发,若是敢乱打听,将来娶一个母夜叉,天天挨揍!”
利哥儿也机灵,暗道这世上哪有什么母夜叉,都是神鬼杂书上写的东西,总比让他发誓娶个母老虎好。
因为青岭真的有老虎。
“我发誓,我若再打听,定叫我娶个母夜叉,日日夜夜挨揍…”
姜远这才心满意足的将利哥儿放下来:“且信你。”
利哥儿整了整衣衫,又露了好学的神色:
“说正经的,姐夫,刚才在布店里,她们哪句话承认是刺客了?你也没说什么重话啊,怎么就警告了。
请姐夫给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