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了许多枪械的构造,叶春秋用笔勾勒出了一些构造。
光脑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它能够避免让叶春秋走上许多的弯路,后世几百年的历史都可以成为叶春秋的前车之鉴。
就以这小小的后装枪为例,什么样的膛线,什么样的设计在现实中会暴露什么问题,这些统统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
自然,设计虽然容易,照猫画虎就可以,可是若不考虑到现实的因素,却也是完全不可能,毕竟镇国府的工艺水平摆在这里,固然可以因为枪械的制造,而努力去突破某些工艺的问题,可是有些障碍,想要突破,却还需要时日。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工艺的提升也是如此。
所以一些过于困难的工艺,只能想尽办法去规避,寻出一个替代的方案,至于其他的扳机、弹仓、操作杆、弹簧之类的机械构造,其实还算简单。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子弹,想要运用到后世那种高精度的子弹,显然是不可能了,可是如何克服南北战争时期的子弹工艺标准,却有许多难题,许多人总认为从无到有,制造出一个东西来,便可改变世界。
可事实上,却完全不是如此,人类历史上,多的是各种发明创造让人惊叹,只可惜,绝大多数的所谓发明,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因为从无到有,固然可以有了想法,然后寻上几个能工巧匠,不吝钱财,重金缔造出一个全新的东西。
可是它无论再如何精美,有什么用处,却不要忘了,它只是能工巧匠花费了许多精力创造出来的,它固然可能有用处,可是花费却是不菲。
这种东西,其实就和皇帝的通天冠一样,看似精美绝伦,而实际上,没有个屁用。
至少在叶春秋的字典里,他在这个时代的创造是以实用为主,要生产容易,可是要大规模生产却难,要请几个高明匠人去制造容易,可是如何能大规模地让匠人去分工制造,且产生一套检验标准,并且保证它的价格在一个合理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才是至关重要。
若是要造出一颗子弹,需要一天的时间,花费一两银子,然并卵,这样的子弹,估计每射出一发,叶春秋都会想哭。
因此,叶春秋除了所谓摘抄一些后世好的设计方法,却还需查阅无数的资料,去研究工艺的流程,以及一些贵重材料的替代方法。甚至还要结合当下的生产水平,去进行修改和简化某些设计。
这绝对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而幸好,他在中军都督府,过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呃……其实他就是想出门,只怕也不容易,因为在外头已被人重重围住了。
所以他索性将一切的烦恼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去,什么刘芳,什么锦衣卫,什么刘瑾,什么周王,这些暂时和他无关,他宁心静气,脑子里反复地构思着各种可行地方案。
大规模的制造,就必须得有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