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拳碎不周神山,打入浩然天地(1 / 2)

上千儒生同声朗读《不周山赋》,如雷轰响传遍天地,人间得知不周山名。

大荒之隅,有万山之祖,与天地而生,与日月同岁,冠龙脉之祖,巍巍乎!

泠泠之撑天万古,寂寂之立地万岁。羲舒交替,如父举伞,母托稚童,形巍奕,神倾盖,荡荡乎!

……

儒家圣人踏遍不周山,写下《不周山赋》,一千字尽写不周山景情。

《不周山赋》的文意便是不周山的巍峨山势,朗朗诵读声裹挟一股股气势磅礴的巍峨势气进入了不周山真意中。

颜渊丢出不周山真意,磅礴浩然气包裹着这抹来自天上远古第一神山的真意急坠而下。离开浩然海之初,只是拇指大小的袖珍山峰,等到下坠到下方滚滚云海,规模已经不输一座小山包,滑出云海之后,更是大如千丈高山,每往下落一分便增长一分。

此山不只是大,不止是气势雄伟,更有一种岁月悠悠万年长的苍茫古意,仿佛此山自远古而来,巍峨身姿显现人间。

人间常说昆仑,以昆仑比境界高远,比力量高深,比修行艰深,岂不知天上第一神山并非昆仑,而是开天辟地以来就已经存在,被称之为撑天柱的不周山。

儒家圣人踏遍不周山,取了一缕不周山真意,以儒家道理描绘不周山山势,便有了现在这自天坠下的不周山仿品。

不周山横亘万古,与天地同寿,撑天杵地万古,亦有镇压苍生天威。

不周山下坠势头,快若奔雷,眨眼间便大过人间东海那座昆仑山,粹然威压滚滚,古意苍茫如潮。

天上山要镇人间人。

李景源眼见着不周山从天上倾轧而来,没有半点畏惧,气机生发,帝势浩浩荡荡。

他没有拔剑,剑箓还在受帝意国运蕴养,还需要再等一等,等到帝意生出灵性,方能如臂使指。

剑箓不出,他依旧能破此山。

身形骤停,一袭玄黑帝袍,鼓荡飘摇,满袖剑气。

他一步后撤,伸出右手,猛然攥紧,摆出拳架,右拳拉到身后,气势浑然一变,霸气纵横蔓延而开。

流泻在身外的霸道剑意与帝势迅速归拢右拳之中,肩头微晃,一拳骤然递出,剑意汹涌,一道大如山岳的璀璨拳罡剑气,直冲天空。

天上不周又如何?你是天上山,不是人间山。

你撑的是天上天,杵的天上地,与人间何干?

在人间就算天坠下来,地升上去,不需要你不周山来分天地,自有朕一剑来顶天立地!

拳罡剑气中的霸道剑意撕开如潮镇压古意,先破不周山势,再撞不周山体,打得不周山下坠势头凝滞停摆,裂痕自山根而生,崩碎大片,摇摇欲坠。

颜渊伸出一指,又在浩然海中划过,这一次带出了数十抹仙界名声煊赫的高山大岳真意。

“诵高山赋!”

上千儒仙再诵高山赋,聚山意山势。

数十抹大岳真意融不周山中,不周山再起巍峨山势,压碎了顶天立地的剑气。

磅礴山意如一挂瀑布垂落不周山上,山意浓厚,滚滚而流,不周山再次风驰电掣下落。

李景源抬手一拳,拳意倒是其次,没甚看头,这一拳讲的是一力破万法。

四转霸体内的滚滚劲气疾速流淌,如大江之水奔流入海,自右拳撞出直接给不周山的巍峨山势轰碎,山体给炸得七零八落,四散坠入人间。

浩荡拳劲一路向上,打穿翻腾云海,整座浩然海都为之剧烈一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