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分锅(1 / 2)

嘉靖朝晚期这次三大殿重修工程,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划时代”的。

三大殿作为全天下规格最高的建筑物,完全可以这么说,之前的三大殿和之后的三大殿就是两个时代的宫殿。

这次重修三大殿与过去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

第一,建筑材料差了许多,大金丝楠木不够用,有些不太重要的大柱就改用了“拼接木”技术。

第二,建筑大小缩水了,原本主殿奉天殿长度将近百米,宽度将近五十米,这个尺寸是可以让雄伟大殿几乎占满台基。

还是因为材料缺少,这次重修后的奉天殿长宽尺寸都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二。

视觉上也原先小了一大圈,大殿完全占不满台基,四周留出了一圈空余。

从嘉靖朝以后,三大殿规模就一直维持这个缩水版的样子了。

所以说这次重修是“划时代”的,永久性的改变了三大殿的规格。

其实这次三大殿修成这样,也实属无奈,天生的原材料不够了,说什么也没用。

偏偏嘉靖皇帝还是个心思敏感、非常要面子的皇帝,在他的默许下,三大殿修的比以前差,但他也怕被人说啊。

所以在这次三大殿工程刚竣工,热度还在的时候,嘉靖皇帝最担心的就是集中爆发负面舆情,让他这个皇帝丢脸。

等以后随着时间推移,让世人慢慢接受并习以为常就好了。

反正他也不上朝,一般大臣看不到奉天殿,等若干年过去,谁还知道新老奉天殿的大小区别?

这就是嘉靖皇帝看到白榆的本子后,最为担忧的事情。

就怕是碰上了野路子二愣子,不管不顾的乱来,这时候就把三大殿工程的“内情”引爆。

到时候他这皇帝下不了台,只能斩徐阶、雷礼谢罪了。

所以嘉靖皇帝猜测白榆是严党后,这本子说不定是严党指使或者暗示,心情就轻松了许多。

严党毕竟是要维护当今体制的“建制派”,就算知道了点什么,也克制住,不会搞出吃饭砸锅的事情。

而让首辅严嵩最担心的地方是,这本子可能是有人想反向爆破。

先打着帮严党的旗号乱搞事,把局势引爆了,然后黑锅都成了严党的,最后严党被愤怒的帝君捶死。

类似五百年后粉圈的反串黑,拼命出去搞事引战,最后把自己爆破了。

至于徐阶担心的方面,说起来最简单。

他是真怕这个刚竣工、热度高的时候,“三大殿黑料”舆情大爆啊。

那他这个工程主持人除了代替皇帝以死谢罪,没有别的路子了。

他用缩水法重修三大殿,是为了刷“为君分忧”表现分、和严党争夺君恩,不是为了把自己送上刑场!

这就是白榆本子最神奇的地方,越高层的人看了越刺激,层次越低就越只能看个热闹。

永寿宫后殿中,内官监太监李芳禀报完毕后,就退了下去。

他这次只奉旨负责搜集情报,后面决策这部分还轮不到他。

黄锦作为司礼监掌印,负责下发重要敏感奏疏的批文,这时候便对嘉靖皇帝请示说:“御批还是留中?”

嘉靖皇帝吩咐道:“将徐阶、严嵩、陆炳叫来!”

黄锦就去直庐叫人了,回来禀报说:“严阁、徐二位阁臣已在殿外。

陆炳不在直庐,留言说出西安门接见本卫官校去了。”

嘉靖皇帝道:“那就不管陆炳了,让外面二位进来。”

首辅严嵩过完年就八十二了,老态龙钟走路很慢,想趋步上殿也趋不动。

徐阶过年才五十八,身材虽然不高,但很矫健,对于坐三忽略二望一的内阁大佬身份而言,这个年纪算是很年轻了。

可是矫健的徐阁老这会儿也只能跟在严嵩后面,慢慢的挪步,这就很难受了。

到了御座前,嘉靖皇帝指着白榆的本子说:“朕看了两天,感慨良多,将你们叫来是想闲谈几句。

好话先说在前面,你们都是忠臣,都是社稷股肱。”

然后嘉靖皇帝看向严嵩,训斥说:“你有什么可不服气的?”

严首辅老脸懵逼,略有疑惑的说:“臣愚钝,陛下此言不知从何说起。”

嘉靖皇帝继续说:“你父子主持修三大殿三年未能完工,而徐阶只用半年就完工,缘何?

盖因徐阶心诚,更明白如何替君父分忧,所以你有什么可不服气的?”

嘉靖皇帝这话的内涵就是,徐阶敢冒险为皇帝背黑锅,敢在材料不足的时代负起责任,修个缩水版的三大殿。

你们严氏父子拖拖拉拉的修了三年,怎么就没想到修个缩水版的?

还是不够心诚,连背黑锅都不敢!所以你们严氏父子没资格不服气。

严嵩揣摩着上意,只能先自辩说:“三大殿完工,臣也欢欣鼓舞,并没有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