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稳扎稳打(2 / 2)

高楷颔首道:“你所言有理,便书写一篇檄文,招降鄣县。”

“三郎,你率一万大军,前往渭源,与长孙齐心协力,攻克渭源。”

“是!”杨烨、梁三郎二人俯首听命。

高楷环顾四周,询问道:“渭州四县,不知这陇西是何情形?”

殷世师不假思索道:“主上,陇西为李氏兴起之地,数百年经营,已如铁桶一般,并非轻易可攻取。”

高楷微微颔首:“殷别驾可有良策,不战而屈人之兵?”

殷世师拱手道:“主上,李昼已死,李家群龙无首,正人心惶惶,我等正可利用一人,令陇西不攻自溃。”

高楷略微一思,缓缓道:“你是说,李秉?”

“正是。”殷世师赞叹道,“主上英明。”

“李秉趁乱逃往陇西,宣称李昼死于主上之手,欲召集兵马,为兄长报仇。”

“然而,此人志大才疏,鼠目寸光,绝非主上对手。”

“只需略施小计,便可攻取陇西。”

高楷点头一笑:“待渭源、鄣县二城平定,我等即刻发兵。”

“是。”

沉默片刻,殷世师忽然提起一事。

“主上,除却陇西李秉,还有一人,不可不防。”

“哦?”高楷好奇道,“何人?”

“正是秦州刺史丁开山。”殷世师沉声道,“此人久经沙场,弓马娴熟,又对李家忠心耿耿。”

“此前李昼曾令他率兵来援,只是其兵马未至,主上便攻克襄武,方才退去。”

高楷面色肃然,秦州是陇右要隘,长安以西第一个重镇。

占据秦州,便可俯视关中,进窥长安。

且秦州地理位置优越,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气候温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为丝绸之路要道。

秦州辖有六县:成纪、上邽、伏羌、陇城、清水,为陇右道第一,也是整个陇右道最繁华富庶之地。

诗圣曾寓居秦州,留下“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降奴兼千帐,居人有万家”的诗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见秦州之重,正该由老将驻守。

高楷沉思良久,开口道:“秦州重镇,并非轻易可取,须从长计议。”

“我欲先行攻占渭、成、武三州,再召集大军,拿下秦州。”

“诸位可有异议?”

杨烨拱手赞道:“主上英明,此为稳妥之计。”

“待全据三州,便可携大胜之势,数万兵马,围攻秦州。”

“丁开山虽是老将,却也无力以一隅之地,抗衡我等九州数百万军民。”

殷世师附和道:“杨长史所言甚是,大势在于我等手中,只需稳扎稳打即可。”

高楷微微一笑,时移世易,从前弱小之时,敌众我寡,腹背受敌,自然需要弄险、出奇制胜。

如今大势在身,便可从容去攻,以浩浩荡荡之气,堂堂正正之师,全据陇右道十州之地。

当然,这是日后大计。

眼下,还需先行攻克渭源、说降鄣县,再夺取陇西。

众人再行商议一番,查漏补缺,便各自退去。

翌日,梁三郎率领一万兵马,当即赶赴渭源。

随着李昼死讯传开,城内守卒皆无斗志,士气沉沦。

众多兵卒趁机逃散,不愿死守。

即便杨猛以酷刑惩处逃兵,仍然止不住溃败之势。

梁三郎趁此良机,从东面率军攻城,汇同西面的狄长孙,两人戮力同心,苦战数日,终于攻破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