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龙城(1 / 2)

当一万多名追随者随陈帆来到这片平原时,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建筑材料。

换做末世前,想到自己要开始长达几年的搬砖行为,谁高兴得起来?

可现在不一样。

这一地的材料都是能让他们好好活下去的希望。

“我就知道陈先生不会打没把握的仗。”

“这些材料足够我们建造一个超大型避难所了。”

“何止超大,我听建设部的人说,我们即将在这片平原采用模块化建造,拼接建造出一座庞大的城池。”

“我们才一万多人,用得着那么大的地盘?”

“嘿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今后这里将成为一座所有人都争相求着进入的城,而我们将是这座城第一批成员,如果表现好,没准会.......”

“卧槽,这个可以有,总好过在官方大部队的轮船里,跟着陈先生跟对了。”

这些人谈论的内容,自然是宣传部彭斌的功劳。

舆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铣刨机正在清除厚度一米多的冰层。

几十辆重型卡车运送冰渣。

很快,一片土地就露出来了。

一万多人开始在工程部带领下,展开保温工棚的搭建工作。

保温工棚是一体展开式的,非常巨大。

在一万多人共同起搭下,晚上就搭建出一个面积2.5万平方,高度15米的内部空间。

整个工棚此时就像一个巨大的蜂巢,每个独立空间两百多平方。

采用分段式加热内部,然后往下开凿。

今天晚上大家注定无法休息,匆匆回车上吃完饭后,开始搬运电暖气和电辐射板。

这种辐射版能在5分钟内加热到300度,跟电暖器一样方便搬运快速加热,只需要摆在空地上即可。

第二天工棚内的冻土将达到可以向下挖的条件。

当晚,由官派出的300名专家来到陈帆的团队。

陈帆带领管理团队亲自在工棚门口迎接。

这间300平方的工棚地面原先还是裸露的泥土,现在做了简单的平整后盖了红毯,红毯上摆着30桌酒席。

组织部部长吕卫民站在他身旁,向他一一介绍来人。

“这些都是机械、电气、结构工程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接下来他们会辅助您的团队开展避难所建设工作。”

“你们好,接下来还需要你们的指点,快里面请。”

陈帆打完招呼后,团队的建设组就开始接待这些人。

紧接着吕卫民继续向陈帆介绍下一批人,“这几位是垂直农业科学家,目前我们官方的货架农场,就是由这几位主导,他们可以帮您的团队优化光配方,教导他们鱼菜共生系统的建设。”

这些人全都站在门口,等待陈帆一一召见。

“这几位是我们的核能工程院士,接下来他将配合您的团队建设小型核反应堆供电系统......”

“这几位是导弹发射基地、反导弹防御工事基地建造专家.......”

“这几位是电力能源、太阳能电力专家......”

";这几位是地面卫星控制基地专家,和基地建造专家,他们将配合您的团队建立一个卫星控制中心,";

.......

这三百人每一个都能称为国之柱石。

以陈帆末世前的社会地位,想见到任何一个都不容易,更何况三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