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咱大孙是天才?(2 / 2)

朱元璋正在大发雷霆,一声声龙吟震得宫殿瓦砾都在颤抖。

“好啊,原来各地都有这种欺君罔上的行为,这是不拿咱当回事儿啊!咱要砍他们九族的脑袋!”朱元璋拿着手中的奏疏,正是又发现了地方上有盖空印的情况,原本只是以为盖空印存在于少部分地区没想到这么普遍。

明初规定,地方府、州、县等各级政府每年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所报数字必须与户部完全相符,才能够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整个账目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且需要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

但这是有不合理的地方的,因为钱粮会损耗。

由于当时交通极为不便,从地方到京城往返路途遥远,为了避免因账目不符而多次往返,各地负责财政事务的官员都会事先准备好盖有官印的空白文册,以备在户部审核出问题时能及时修改。朱元璋发现这一情况后,认为这是严重的欺君罔上行为,于是下令严惩。历史上因为此案牵连了数万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在又查出来这么多地方官员,看来朱元璋又要举起屠刀了。

“父皇,这些人也并非都是存了谋逆之心,而是为了免收奔波之苦。不过其中不乏中饱私囊的人,依儿臣看,待查明原委,没有做出贪墨的官员,给予适当处罚。确有欺上瞒下,贪墨钱粮的,诛三族就够了!”

朱标一直在朱元璋身边,这几个月因为空印案已经砍了近万人的脑袋了,户部一整个杀空了。再杀下去,地方上怕是也杀空了,再杀下去谁给他们老朱家干活!

地方官员:太子爷仁义!

朱元璋当然知道,制度存在漏洞,但是这些官员明明都知道这些事,却没有一个人将此事说明,这几年,国家不知道有多少蛀虫利用这件事中饱私囊。

他听到好大儿的话,心里也想,不行就再少杀点,给标儿再攒攒人情。突然殿外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朱元璋心里大感奇怪。

这时候,云奇蹑手蹑脚的进来禀报,说:“陛下,太子妃娘娘携皇孙在外求见!”

朱元璋听到这话,展颜消愁,龙颜大悦,说道:“还不快请进来!”

朱标听到太监的禀报,心里也是很奇怪,按理说逸云不是不识大体的人,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乾清宫呢!

正思索间,就见常逸云抱着着朱雄英进来行礼,朱雄英还在她的怀中哇哇大哭,嘴里还喊着爷爷。

“儿媳见过父皇。”

“逸云,这是怎么回事儿。”朱标上前,接过常逸云怀里的朱雄英,问道:“雄英这是怎么了!”

“是啊,老大家的,你也别跪着了!这是咋回事儿!”朱元璋这时候也没心思看什么空印案了,一把从朱标手里抢过朱雄英。获得了朱标两个白眼。

“回父皇的话。”常逸云站起身来,将刚刚朱雄英吵着叫爷爷的事情说了。

“儿媳从未见雄英如此,一时间唐突,来到乾清宫,请父皇恕罪!”

说来也奇怪,刚刚还吵着要爷爷的朱雄英,到了朱元璋怀里就不哭了,瞪着个大眼睛,朝着朱元璋,奶声奶气的叫:“爷爷!”

“哎~”

朱元璋哪受得了这个,一颗心不知道都美成什么样了,哪里还会怪罪,便叫常逸云坐下,开始逗弄朱雄英。

“乖孙啊,是不是想爷爷了啊!”

朱雄英自然知道怎么表现,呲个大牙就在那里乐呗,就是他现在还没长出大牙来。

真诚才是必杀技。

果然老朱喜欢的不得了。

朱雄英这才开始他的目的,只见他歪歪扭扭的晃动自己的身体,仿佛要爬到朱元璋身前的桌案上去,嘴里咿咿呀呀的说着听不懂的话,但隐隐约约好像是要到桌案上去。

朱元璋感到有趣,索性就帮了他一把,看这小娃娃想干什么,任他将桌案上的奏章整的一团糟。

朱雄英目标非常明确,奔着桌案上的墨就爬过去了,好在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砚台中有很多墨。他伸出自己胖乎乎的小手,从砚台中沾出墨来。

“这小玩意儿,莫不是还想写字不成!”朱标觉得好笑,就要上前将朱雄英抱下来。

但随后发生的一幕,让大家都惊掉了眼珠子,只见朱雄英真的在桌案上写字。

“什么?”

朱元璋和朱标都凑过去,就连常逸云也站起身来往前凑了凑。

这是......

“大明?”

朱元璋心头巨震,他竟然看到自己的大孙子,歪歪扭扭的写出了两个字,虽然很丑,但是只要识字的人都能认出来,这写的就是大明?

“这......”朱元璋扭头问常逸云,道:“老大家的,这是你教他的?”

常逸云这时候也看清了好大儿干了什么事儿,自己心里也是疑惑,于是说道:“父皇,如今雄英话还说不利索,儿媳怎么会教他写字呢!”

“难道这世上真有人生而知之?”朱标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