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箭三雕,请太上皇入瓮!(1 / 2)

赵桓既安了李纲的心,又敲打了李孝忠,气氛缓和过来。

李孝忠善战,他也想听听对方的想法。

赵桓说道:“李孝忠,你颇有胆略,说说看,该怎么抵挡即将南下的金人?”

李孝忠不急不缓道:“有官家主战,李相公在政事堂筹划,加上种公坐镇太原府,已经是上下一心。”

“即便金人再度南下,抵抗也不会杂乱无序。”

“只是在野外作战,要正面击败金人,很难。因为在野外正面作战,金人的铁浮屠和拐子马几乎是无敌的。”

李纲听到这话,催促道:“困难大家都知道,不必赘述。”

赵桓倒是不急,颇为期待。

李孝忠继续道:“臣刚才说了金人的情况,要正面击败很难。”

“现如今,地方有很多的义军,纷纷抵抗金人,实际上都不成规模。故而和金国决战,不能在北方的门户真定府,也不能在西路的重镇太原府。”

“臣建议把金人放进来。”

“比如,在开封府北面的滑州,或者在黄河两岸决战,借助有利地形和金人决战。”

赵桓眼前一亮。

把金人放进来,是拉长金人的后勤补给,让金人深入腹地。

这也是赵桓心中的想法。

他也想去真定府打,可是御驾亲征的危险太大,尤其是地方上的忠臣不多,绝大多数是墙头草,一旦局势不利就会卖掉赵桓。

为了自己的安全,只能在开封府附近作战。

黄河,或者是滑州!

当赵桓对外作战一次一次的取胜,有了足够的威望,再御驾亲征不迟。

现在还不行。

赵桓心中更多了期待,继续道:“太原府是战略要地,不可能放开。唯一能放开的,也就是东路的真定府。如果任由金人南下,这些地方该怎么应对呢?”

“很简单!”

李孝忠笑了笑,回答道:“通知地方义军,袭击金人的粮道和后勤补给,避开大战。”

“金人的大军南下后,各地的义军只需去截断金人的粮草。当金人主动出击,义军又全部撤退,回到城池镇守。”

“当金人休整,义军又分成小股兵力,四处袭扰金人,让他们无法安稳。”

“总之,通过袭击和扰敌,削弱金人的力量。”

李孝忠沉声道:“有义军的策应,纵然金人的大军南下,也是孤军,会迫切的想和我们决战。一旦他们急了,我们就有了破敌的机会。”

赵桓更是眼前一亮。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这是高明策略。

历史上,李孝忠靠着这样的策略,才屡屡取胜,以少胜多,让完颜娄室吃了大亏。

赵桓赞许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这样的策略,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李孝忠听得眼前一亮。

他知道怎么打,却没有总结出策略。

听完赵桓总结出的十六字方针,越是琢磨,越是激动,高呼道:“官家圣明,这十六字方针,真乃用兵的精髓。”

当然是精髓了,这是教员军事思想的精髓。

赵桓又问道:“说完北方地区的处置,放任金人南下,我们要怎么应对?”

李孝忠说道:“放任金人南下,臣请官家御驾亲征。”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