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见亮。
赵桓从皇后的床榻上醒来。
昨晚上留宿在皇后的寝宫,他主动负茎请罪。
好在皇后深明大义,选择忍器吞深,彼此的相处非常和谐。
在皇后的伺候下,赵桓吃过早饭,来到紫宸殿的偏殿等候着。
垂拱殿是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紫宸殿则是大朝会用。今天是大朝会的日子,赵桓要借此拿下王时雍。
没过多久,文武百官依次进入紫宸殿
周瑾走过来道:“官家,可以入殿了。”
赵桓点了点头,穿着赤色衣袍,戴着长纱帽,穿着皂文靴,大步进入殿内。
赵桓落座,文武百官齐齐行礼。
周瑾作为皇帝的贴身太监,率先喊话:“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此话一出,文官们纷纷上奏。
有弹劾武将的。
有弹劾文官的。
还有请求赈灾的。
都是一些日常小事情,所谓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恰是芝麻大小的事情,都拿到大殿上来说。
赵桓听得打瞌睡,仍然耐着心思一一处置。
小半个时辰,频繁的上奏停止。
王时雍看在眼中,主动站出来道:“臣王时雍,有本奏。”
赵桓眼中掠过一道寒光,问道:“王卿要上奏什么?”
王时雍没有立刻说求和的事情。
要求和,不能直接说。
得兜一个圈子。
他一副诚恳姿态,表态道:“今年的五月二十一,是舒王逝世四十周年的纪念日。臣建议,召王安石的家眷入京,由朝廷公开祭奠。”
舒王是王安石。
这是大宋的改革者,毁誉参半。
王安石死后,被追赠太傅。到宋哲宗年间,追谥‘文’,配享宋神宗的庙庭。
宋徽宗时,由蔡京牵头提议,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
王时雍曾经是元佑党人出身,是王安石的反对派出身。他依附了白时中,就果断转变派系,变成拥护王安石。
党派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
有利益,就能骑墙。
宋徽宗重用王安石派系的人,宋钦宗上位后,提拔了很多的元佑党人。这事情在朝廷,一直有波澜,随时都是一个漩涡。
提及王安石,就会引爆。
恰是如此,王时雍一开口,朝堂上瞬间炸了锅一样。
何栗和苏轼是同乡,标准的元佑党人,也是坚定的王安石反对派。
作为扛旗者,何栗旗帜鲜明道:“王安石的改革,让无数的百姓罹难,别说配享孔庙,连神宗庙庭也不配。臣建议追夺王爵,毁去王安石在孔庙配享的画像。”
国子祭酒杨时也站出来,缓缓道:“今天要悼念王安石,那么,无数因为王安石乱改革而死去的百姓,谁去悼念?王时雍居心叵测,臣请诛杀王时雍。”
杨时不仅是国子祭酒,更是二程的弟子,天下大儒。
在当下,杨时是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
历史上,杨时传道于东南,把二程洛学传到东南地区,被尊为闽学鼻祖。
杨时的影响力极大,随着他开口,朝廷中元佑党人出身的官员,纷纷抨击王安石,指责王时雍妖言惑众。
白时中坐不住了,也下场表态,反对元佑党人对王安石的污蔑。
一时间,朝中乱了起来。
赵桓看在眼中,心中却摇了摇头。
路线之争在任何时代,都是存在。
是否改革,或者采取温和的改革,亦或是不改革,都是各自的执政纲领。
有什么纲,才有什么政策。
宋徽宗用改革派,才会一次次的追封王安石,给予足够的待遇。原身宋钦宗上位,为了去掉宋徽宗的影响力,才会急着否定宋徽宗,全面打压改革派,提拔元佑党人。
赵桓穿越而来,不喜欢这些。
国家都要亡了,民族处于存亡之秋,还争论改革不改革,简直是乱弹琴。
在赵桓看来,王安石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提出了很多有利朝廷的改革。
可是,王安石的改革注定失败。
第一,宋神宗这个背后的主导者,不是坚定的改革,随时动摇,权势也不够稳固。
第二,王安石没有识人之明,连志同道合的人都没有,所有的改革注定是打水漂。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触动无数的利益,会遭到利益集团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