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天子的态度以试探为主,不敢过于强硬的针对南京军营,那世代执掌南京军营的魏国公府自是万事大吉;但若是天子的态度强硬,执意要整饬军营,徐宏基其实也做好了以身赴死,保全家族的心理准备。
而刚刚在得知黄得功等人已是顺利进入军营,灵璧侯汤国祚又在背地里上蹿下跳,自知事不可为的徐宏基便是果断的选择了自裁,希望能够像几个月前的成国公朱纯臣一样,为魏国公府留下一丝香火。
毕竟若是他真的听从灵璧侯汤国祚的蛊惑,授意南京军营的将士们哗变,他魏国公府或许短时间内能够逃过一劫,但最终仍是难以摆脱身死族灭的下场。
";灵璧侯何在?";
兵部尚书王在晋一目十行,快速将手中书信看完之后,便将其交给身旁的高第,并紧锁着眉头追问道。
依着这位魏国公在书信中所说, 南京城背地里的诸多暗流涌动,包括在运河沿岸屡禁不绝的盗匪,其实都是灵璧侯汤国祚的手笔。
";回尚书大人的话,灵璧侯蛊惑麾下死忠,试图在辕门外行刺大人,已被国公下令镇压,看管在营房中。";
因为知晓自身已是大势已去,跪在地上回话的参将不敢有半点犹豫,赶忙拱手回禀道。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里,他们这些将校靠着身后有魏国公徐宏基撑腰,可是没少做一些贪赃枉法之事,其中更不乏与朝廷";打擂";的举措。
这些事若是严格追究起来,他们各个都得掉脑袋,眼下只能指望";努力配合,以洗刷过往的罪行。
";即刻擂响战鼓,让军中游击以上的将校们来高台集合。";
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的将士们尽皆面面相觑,不似最初那般如临大敌,兵部尚书王在晋也渐渐放下了心中的戒备,转而朝着眼前的将校们吩咐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管那魏国公徐宏基刚刚在书信中坦言的内容是真是假,但足以关系到整个南直隶稳定与否的南京大营终是没有闹到难以收场的地步。
那位世代执掌南京大营军权的魏国公府,也没有选择负隅顽抗,而是识趣的";以身殉国";。
至于徐宏基在书信中坦言的内容,日后自有锦衣卫负责调查。
";遵令。";
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之后,为首的参将便是有条不紊的指挥起来,本是待在营房中,静观魏国公和朝廷";打擂";的将校们也纷纷在急促的鼓点声中,赶来高台当值点验。
前后不过盏茶的功夫,于校场附近排列军阵多时的将士们便被勒令返回各自的营房,取而代之的则是手握兵丁,眼神凶狠的京营将士。
至于兵部尚书王在晋等人也在高台上,见到了魏国公徐宏基倒在血泊之中的尸首,以及剧烈挣扎,高声呼唤冤枉的灵璧侯汤国祚。
";向天子报捷吧。";
没有理会面红耳赤,不断表明自己身份的灵璧侯,兵部尚书王在晋在点验完军中将校,确定再无";隐患";之后,终是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并朝着身后的黄得功和马祥麟吩咐道。
这一昼夜的遭遇实在是让他有些意想不到,这想象中犹如龙潭虎穴的南京乱局,竟会以如此";虎头蛇尾";的结局匆匆收场,实在是令人感慨。
不过好在随着魏国公的";以身殉国";,这南京大营的军权倒是被顺利过渡到了黄得功的手中。
至此,南直隶的士绅勋贵们也失去了他们往日敢于向朝廷叫嚣的,最为重要的一道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