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皇子三位,前来扶灵(2 / 2)

“是!”

朱标依旧面不改色,但是朱棣却低下了头,不敢直视朱标的眼睛,反而是小声嘀咕着。

“既然父皇是派您去的,那您完全可以替五弟遮掩一下啊,好赖不计,在父皇面前说几句话,给五弟求求情啊,他也不至于落得,被流放到云南的下场啊……”

朱标忍不住冷笑了起来,他是万万没想到,朱棣竟然会因为朱橚流放云南的事儿,跟他置气。

“果然啊,人家都说升米恩,斗米仇。我平日里帮你们在父皇面前说尽了好话,百般遮掩。结果现在竟然因为我没有帮老五说话,秉公办事,你们就怪起我来了,真是可笑。”

朱棣也觉得自己态度不对,言语有失,急忙道歉。

“大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有些心疼五弟,毕竟您知道他和我……现在他一个人被流放去了云南那么远的地方,还要过着穷苦的日子。他以前可算是锦衣玉食,而那云南,深山密林,野兽横行,我怕他吃不了那个苦……”

朱标也没有揪着朱棣的话不放,毕竟这时候也没什么必要跟朱棣翻脸,只好解释道。

“四弟啊,你是不知道,关于五弟,我就算有心斡旋,也无济于事。他犯的那些错,父皇早就知道了,甚至,父皇派我去查办他,本身就是对我的考验,倘若我不能在这件事情上秉公处理,那我也会受到父皇的处罚。五弟虽然去了云南,但是他那边还真不需要咱们担心,他这一路,虽然说没少吃苦头,但是也算浪子回头了,他决定在云南编书,编一本关于草药,还有可食用的植物的书,准备编好了,免费发放给老百姓,也算是造福万民了。父皇知道这件事,特批给他银两,他那也有帮手,所以我们倒是不用太过担心。”

朱棣听到朱标这么说,也是点了点头。他也从来没觉得,自己的翅膀已经硬到可以和大哥叫板了。刚才也只是一时情急,口不择言。毕竟姚广孝给他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忍,要忍得了,才能成大事。他虽然性子不算急躁,但是也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炼。

“行了,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聊这个干嘛,不过老大,这次魏国公去世,你倒是很给面子啊,我记得那么多开国老臣去世,你也没全去,至于有太子扶灵待遇的人,更是只有刘伯温一人,怎么样,今天,这魏国公的灵,你是扶还是不扶?”

“扶,当然要扶了!魏国公为大明,为朝廷付出了一生,我这太子为他扶灵,当然是本分,而且,单论情意,我也应该送我徐叔最后一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

朱樉拍了拍巴掌。

“不愧是大哥啊,说话就是中听,有理有据的。那按大哥这么说,我也应该送我徐叔最后一程,老四也应该送送他岳父大人吧,我们哥俩跟您一起为魏国公扶灵,您看可成?咱也知道太子扶灵,是面子,是恩赐。但是咱作为晚辈,也想要出份力,尽一份心,大哥,您看如何?”

朱棣也看着朱标,等待着他的态度。令二人没想到的是,朱标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好啊!二弟和四弟有这样的心,当然是难能可贵了,什么太子扶灵,说到底,咱们都是皇子,都是老朱家的儿子,身为晚辈,能懂得礼数,为徐叔尽最后一份心,我倒是很欣慰。证明你们也长大了,懂事了。”

“既然大哥没意见,那我和四弟便和大哥一起了。”

朱樉笑着拱了拱手。

于是,在徐达出殡的时候,所有人看到了一出好戏。身为魏国公,死后追封为中山王的徐达。他的灵柩自然是金丝楠木材质的,而且排场一点不小,送葬的队伍几乎排了二里长,经幡白旗更是绵延不尽。徐辉祖身为长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向所有人宣告着大明开国第一功臣的离开。而徐达的灵柩,则由太子朱标和秦王朱樉在前面扶着。后面则是燕王朱棣,以及鄂国公之子,朱标的小舅子,常茂扶着。当然了,扶灵本身并不是抬棺,扶灵只需要在前后扶着,并不用耗费太大的气力。而这徐达的灵柩,竟有太子,还有两位藩王扶着,也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至于常茂,只能算是凑人数的,毕竟鄂国公之子,也不算太丢份。更何况常茂被老爹逼迫着,人必须得到,这也算是除了一份力了,更何况能和一个太子,两个皇子一起扶灵,算是他高攀了。

很快,朱标、朱樉、朱棣哥仨一起为徐达扶灵的事情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此时还正和常遇春汤和一起喝酒呢,听到这个消息居然也愣了一阵,随后竟然笑了起来。

“这臭小子,确实长大了啊,也有城府了,传咱旨意,完事了就让这哥仨来见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