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写书吧,利在千秋(2 / 2)

隋二也罕见地表示了赞同。

“药理之学,错综复杂。各地的植物也有所不同,本地的医师,有时候去了外地也不见得能认得全所有的毒药和草药。很多时候,老百姓们吃野菜,也全都是靠亲身尝试,活下来了便说明了没有毒,要是没活下来,那也只能说自己命不好,不过也给后人提了个醒。”

朱橚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思考之中。

“就没有人能将草药、野菜、毒草都记录在册,给后世提个醒么?”

隋大苦笑道。

“小兄弟可知,这是多大的工程。这书要是着好了,确实能造福万民,福泽后世。可是一般人哪有那么大的能力?仅仅是相隔百里,便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气候和植物。我们兄弟俩也算见识广博的,也曾经有过这个想法。但是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确实无法想象。如果不是由国家出资,光靠个人的能力,是绝对没有可能完成的。”

“古代出名的医书倒是有不少,不过多是病理学和药剂方。关于草药植物的书籍也并不是没有,但是多半记录不全,或者有所偏差,很难按图索骥。我们这些大夫看得最多的就是神农本草经,但是这书毕竟已经久远了,很多记载都有误差。所以我们可能更相信采药人还有自己亲身的实践。毕竟各地的植物草药,也都不太一样。”隋二淡淡地说道。

但是隋家兄弟的一番话,却点亮了朱橚心中的一盏灯。他突然想起来,临行前朱标跟他说过,这一路好好看,好好学。以后做一个对大明有用之人。

“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么?倘若真能将草药、毒药、野菜等编撰成书,教百姓认识,那也算是大功一件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想到这里,朱橚便下定决心,一定要跟二人打好关系,增长这一路上的见闻。

“那以后还请二位先生多多关照!”

兄弟二人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隋大:“大家同为天涯沦落人,相聚即是缘分,以后必当风雨同舟,互相照应!”

隋二则是冷哼了一声,瞥了一眼隋大。

“一天天的竟能玩虚的,不拽几句酸词都不会说话了!小子,以后在生病了找我就是,不过告诉你家里人,可别再乱吃不认识的东西了,要是挖野菜,实在不行就跟我一起挖。再说了,你手里不是有不少银两么,没事就托差役带些酒肉呗,正好我们哥俩也能沾沾光,这段时间,我嘴都快要淡出鸟来了!”

“原来,还可以托差役买酒肉么?”

“笨蛋!你给他们点好处费不就是了?他们总要进城的,顺路不就给你带回来了么?”

朱橚也是第一次了解这些人情世故,毕竟从小到大,他只给自己的父皇母后,还有几个哥哥送过礼,然后,然后就都是别人给他送礼了。确实没有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那……这算不算行贿啊?”

朱橚一句话直接给隋氏兄弟逗笑了。

“这算哪门子行贿,你平时让人跑腿帮忙,不也得给银子?顶多算是暗地里的一些规矩罢了,话说你哪来的那么多钱?你可完全不像商人的样子啊,呆头呆脑的,倒是和我家这个傻大哥有一拼。”

朱橚只好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我的财产都是我父亲留给我的,我还真就是不怎么通人情世故……”

“哦,难怪了。行了,小子,你们好好休息吧,我们也要回去睡觉了。至于你老婆的状况么,我看还是需要养两天。不行你就跟差役说说,拿些钱,买一辆推车吧。”

朱橚点了点头,随后长叹了一声。

“看来,这银两还真的是很有用啊,不管干什么,都离不了这东西。”

……

第二日,朱橚和为首的差役说了情况。并且拿出了银两孝敬,差役才答应给他弄一辆推车,毕竟也不能因为他们几个人,而耽误赶路的时间。不过说起来也好笑。堂堂大明的周王爷,朱元璋的第五子,居然要给一个负责管理犯人的小小差役好处费,也确实是有些倒反天罡。不过后来朱橚还托差役买了许多酒肉,请众人一起享用。差役也不是傻子,上面早就打过招呼,说要多关照这位爷,至于他的身份,上面只说了一句话:千万别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