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灭国之功,求个王爵可乎?(2 / 2)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4708 字 2天前

田乾真建议道:“我们先答应下来,率兵走到显德府的时候找借口留下来等候朝廷的圣谕,再做定夺。”

“如此甚好!”

安守忠同意了田乾真的建议,下令全军撤出龙泉府,顺着去显德府的驿道南下,等走到显德府的时候赖着不走,等候朝廷的调遣。

田承嗣又道:“将军你是辽东军的主帅,也应该上书一封,表奏龙泉府的战况,替诸位同僚表功,不能让朝廷听信王忠嗣的一面之词。”

安守忠当即命幕僚起草了一封奏折,替辽东军的将士表功,并重点表述了辽东军先登城墙之功,最后还提及了河北军包围渤海皇宫,不让辽东军靠近一事。

奏折送出之后,安守忠率领六万辽东军连夜撤出龙泉城,甚至都没去向王忠嗣辞行。

见辽东军退走,王忠嗣十分高兴,这下就可以独掌龙泉城,把这里变成自己的大本营了。

白孝德又向王忠嗣建议,趁着时节刚刚进入十月,可以命安思顺率领麾下的兵马前去平定西面的莫颉府。

等平定了莫颉府后天寒地冻,安思顺统帅的两万多人就只能在那里过冬,等明年春暖的时候再把安思顺撵回河北即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忠嗣立即召见安思顺,委婉的道:“虽然莫颉府已经宣布投降,但城内的官员都是渤海人,故此有劳安将军率部去莫颉府稳定局面。”

安思顺统帅的两万人来自河东,一直遭到河北军的轻视,干的都是押运粮草、攻打县城这种辅助的事情,因此安思顺也不想留下来,接了命令后立刻率部出城,顶着寒风赶往五百里之遥的莫颉府。

安思顺前脚刚走,有驿卒送到来自长安的八百里加急文书,王忠嗣看完后心情瞬间低落了下来。

“晋公,不知发生了何事?”

看到王忠嗣的面色突然变得难看,白孝德不解的询问。

王忠嗣烦躁的把来自兵部的公文丢了出去:“自己看!”

白孝德弯腰捡起,看完之后方才知道内容,原来就在二十多天之前,大唐皇帝率领的二十万唐军攻克了逻些城,逼迫吐蕃投降,彻底灭亡了这个大唐的一生之敌。

这意味着渤海国的灭亡在吐蕃灭亡之后,而且渤海国的国力也不能与吐蕃相比,这就让王忠嗣的功劳黯然失色。

白孝德苦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晋公也不必烦恼,皇帝亲征吐蕃,动用了将近五十万大军,而且前后历经三年,方才灭亡了吐蕃。

而晋公灭渤海国自今年四月出征,至九月份平定,不过才用了五个月而已,相比之下,还是晋公的功劳更耀眼。”

卫伯玉、王思礼纷纷附和。

“孝德兄所言极是,统率灭蕃大军的主将乃是当今圣人,也就是说哥舒翰、李光弼、仆固怀恩、高仙芝都不是头功,自然不能与晋公相比,所以大唐中兴功劳最大的依旧是晋公。”

听了麾下将领的安抚,王忠嗣的心情这才好转:“诸位言之有理,那李光弼目前是郡公,仆固怀恩是县公,哥舒翰与高仙芝更不过只是个侯爵。

就算他们有些功劳,也压不过本帅的晋公,我倒要看看圣人这次会给我们什么封赏?”

卫伯玉道:“按照功劳,晋公就算只升一级,也应该封郡王才算合理。”

白孝德道:“自古以来,功高者不过灭国,晋公破幽州俘虏李璘在前,克沧州逼死安庆绪在后,现在又攻克龙泉府,灭亡了渤海国,陛下就算赐爵亲王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倒要看看,大唐皇帝这次会如何封赏本帅?”

众将的附和声中,王忠嗣推开雕花木窗,任凭寒风卷着雪粒扑打战袍。

远天铅云低垂,他心中暗涌翻腾,那个远在长安的皇帝,究竟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个手握重兵的灭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