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杨威决定亲自前往河东县调研。
在古城重建现场,他看到一片忙碌却又略显混乱的景象。建筑材料随意堆放,工人们的脸上带着疲惫与焦急。
杨威找到负责施工的负责人,严肃地问道:“工程进度为什么这么慢?你们有没有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施工负责人无奈地说:“杨书记,不瞒您说,资金不到位,很多材料都没办法按时采购,工人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杨威当场拨通了陈向东的电话:“向东,你立刻协调相关部门,先筹集一笔应急资金,务必在三天内到位,确保工程能够正常推进。我在这里盯着,有任何问题随时向我汇报。”
解决完资金问题后,杨威又与当地的受灾群众交流。一位老人拉着他的手,满含热泪地说:“杨书记,我们都盼着能早点回到新家,这场洪水把我们的家都冲没了……”
杨威拍了拍老人的手,安慰道:“大爷,您放心,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我们会加快工程进度,让大家尽快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
从河东县回来后,杨威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其他工作中。此时,秦家那边却小动作不断。秦家人暗中联络了一些媒体,企图曝光澜江市在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小问题,以此来抹黑杨威和澜江市政府的形象。
很快,一篇篇负面报道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给澜江市带来了不小的舆论压力。胡有民匆匆找到杨威,着急地说:“杨书记,这些报道来势汹汹,明显是有人在背后故意推动,我们得想办法应对。”
杨威冷笑一声:“秦家还真是不死心。我们不能慌乱,一方面,安排宣传部迅速发布官方声明,对报道中的不实内容进行澄清;另一方面,针对报道中提到的真实存在的小问题,立刻整改,主动公开整改措施和进度,化被动为主动。”
在杨威的指挥下,澜江市迅速采取行动。宣传部发布的声明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驳斥了那些不实报道;相关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对城市建设中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及时向公众公布整改情况。
渐渐地,舆论风向开始转变,民众看到了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对澜江市的信心也逐渐恢复。
然而,杨威知道,这只是秦家的一次试探性攻击,未来的挑战或许会更加严峻。
但他毫不畏惧,在这个关键的岗位上,他将继续坚守,为澜江市的发展和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与一切阻碍和困难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 。
随着舆论危机逐渐平息,杨威并未有丝毫懈怠,深知秦家不会善罢甘休,随时可能发起新的攻势。他一面持续关注河东县古城重建工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一面开始整顿市内的一些重点行业,力求从根本上提升澜江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减少秦家可乘之机。
一日,杨威接到了省纪委的电话,称收到关于澜江市某大型企业偷税漏税的匿名举报信,要求澜江市委配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