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表赞同(1 / 2)

“没错,”米伟涛表示赞同,“我们需要一个综合的规划,既能吸引游客,又能保护自然。这需要我们与专家、环保组织共同探讨和实施。”

一行人继续沿着河岸前行,讨论着如何将云水河的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为利民镇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最佳路径。

走了没多久,米伟涛突然想起一个事儿来,他刚当上县长的时候,有一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农业局局长反映了一个情况:礼航县的家鸭养殖业比较落后,市场上供应的鸭子大多都是从别的县进来的!

非但礼航县,礼航县临近的几个县也都是如此。

倒不是礼航县和临近的几个县没有人养鸭,而是没有规模养殖。

正因为没有家鸭规模养殖业,所以,市场都被外地家鸭规模养殖业所占领了,他们所出售的鸭子价格比普通家庭养的低,毫无疑问,会打击普通家庭养鸭的积极性。

长期以往,养鸭的人越来越少。

少数养鸭的人养鸭的目的是为了自己食用,而不是为了出售。

云水河既然适合野鸭的生长,那肯定也适合家鸭养殖。

如果在这里发展鸭子养殖业,应该有前途的!

鸭子养殖业不像水上娱乐业那样严重破坏环境,它对环境的破坏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米伟涛越想觉得,这个产业不错,便转头问谢晃荣。“谢书记,咱们利民镇的家禽养殖业发展的怎么样?”

谢晃荣听到米伟涛的问题,沉吟了一下,然后,有点难堪的回答说:“米县长,我们利民镇的家禽养殖业非常落后,甚至可以说没有。虽然有一些农户在小规模地养殖家禽,但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技术支持,所以整体上发展得并不理想。”

“那咱们镇的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听说利民镇的家禽养殖业很落后,米伟涛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头。

“这怎么说呢……”谢晃荣整理了一下思绪说。“我们镇绝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到外地打工去了,这些年轻劳动力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我们镇的农民主要依靠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除此之外,剩下的劳动力主要种一些菜,养一些家禽。不管种菜还是养家禽,主要是自产自销,供自己食用,拿去卖的很少!”

“那咱们利民镇有什么企业吗?”米伟涛接着问道。

谢晃荣回答说:“米县长,我们利民镇的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也相对较小。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加工企业,比如木材加工,砖厂,水泥厂等。这些企业为当地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米伟涛点了点头,他意识到利民镇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缺乏支柱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米伟涛思考了一会儿,又问道:“谢书记,咱们利民镇为什么不鼓励留守农民多养殖家禽呢?这或许能为利民镇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谢晃荣叹了口气,解释道:“米县长,其实我们镇上也曾经尝试过推广家禽养殖业,但遇到了不少困难。首先,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农民们不敢轻易尝试。其次,资金问题也是一个大障碍,养殖业需要前期投入,而我们镇上的农民普遍资金不足。再者,市场销售渠道不畅,农民们担心养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