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彧浅浅笑着,宛若春风拂面。
他气质温润,仪态优雅,行至崔刺史近前,与他相对而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齐国公来登州,可是有什么公务?若有需要,还请国公爷不吝开口!”
“些许公务,已经处理妥当!”
楼彧出京,实际上是为了私事。
但,楼彧行事,素来滴水不漏。
他离开京城的时候,哪怕愤怒、急切,也没有失了理智。
他特意去了东宫,向太子禀明了自己的行踪。
并给自己找了个“差事”——
沂州的船坞,已经归入了东宫。
船坞制造的宝船,在横渡大江的时候,曾经立下了功劳。
随后,王棉组织船队,进行深海航行,还在沿海的“新大陆”发现了不少新奇的玩意儿,还有不少玉石、香料等价值不菲的宝物。
太子知道后,便也觉得大海果然广袤,而这天下,也不是只有一个大虞。
他的目光,开始飘向了更为远大的大海。
训练水兵、组织船队,开辟航道,开发崖州等海岛……
太子针对海事,有着一系列的计划。
登州、胶州等沿海诸州府,亦在计划之中。
楼彧前来登州,就是打着兴建新港口、筹建新船坞的旗号。
其实,登州早有布局,只是还没有展开。
楼彧此行,便可进一步的推进。
崔刺史作为地方官,港口、船坞等诸多建设,是绕不开他的。
是以,就算崔刺史不主动上门,楼彧也会去刺史府拜会。
如今崔刺史来了,还开口询问,楼彧便顺势都说了出来。
崔刺史微怔:建港口?建船坞?
这位齐国公匆忙来登州,不是为了琅琊公主吗?
根据崔刺史得到的消息,昨夜齐国公骑快马抵达登州。
刚刚抵达,顾不得休息,就急匆匆去了码头。
在码头,王棉、王姮两位贵女名下的船队,便忙碌起来。
折腾了足足一夜,整个码头灯火通明、人来人往。
今日清晨,天刚亮,确定了海上的风向、气候等,船队便在吉时出发。
上午,崔刺史又得到消息,又有一队人马抵达登州码头。
紧接着,客栈就传出消息,圣人新封的琅琊公主,就在客栈。
崔刺史是王姮前任继母的堂兄,楼家的崔太夫人亦是他的姑母。
对于王、楼两家的过往,王姮与楼彧的渊源,他或多或少都有了解。
还有京中有关王、楼联姻的流言,有关突厥、吐蕃遣使来求亲的消息,他亦是有所耳闻。
将这些信息都汇总起来,崔刺史很容易就还原了真相:
琅琊公主为了躲避和亲,便偷偷跑到了登州。
兴许她还想出海暂避。
楼彧呢,不管是为了公务,还是因为私心,毅然决然的追了来。
他啊,就是为了“追捕”琅琊公主。
这摆明就是私事啊。
不过,楼含章果然是个人物,居然还真就给自己弄了个公务做遮掩。
崔刺史微微眯起眼睛,他只是听楼彧的几句话,就能有所判断:
一,楼彧果然聪明,思虑周到、行事谨慎。
二,太子果然器重、信赖楼彧,明知他为了私事,却还愿意为他找名目、进行遮掩。
这两个结论,让崔刺史愈发重视楼彧。
与他交谈的时候,更是拿着十二分的小心。
“已经处理妥当了啊。国公爷果然年少有为,能干练达。”
崔刺史并不吝啬自己的赞赏。
“崔刺史谬赞了,不过是些许小事。”
“彧还要在登州停留些日子,少不得要劳烦崔刺史!”
楼彧客气的与他寒暄。
就在这个时候,楼梯上传来噔噔噔的声音。
“郎君!”
阿蛮来到近前,躬身行礼。
“可是公主有事吩咐?”
在人前,楼彧一直都尊称王姮为公主。
他始终都记着给王姮提高身份。
果然,听到“公主”二字,崔刺史下意识的挺直了背脊,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有人混在崔家的奴婢中,向公主鸣冤!”
“公主闻言,大为愤怒,责令奴等去调查……”
阿蛮简略的将阿珠的事儿说了出来。
什么采珠女,什么渔霸,还有什么官匪勾结……崔刺史听得冒出了冷汗。
他腾的一下站了起来,不等楼彧开口,就先愤然的说道:“竟有此事?齐国公请放心,某这就派人去调查,若情况属实,定会依法行事!”
崔刺史表现得大义凛然,心中则忍不住嘀咕:这琅琊公主,竟是个女青天?